《苏轼集》第九十八卷(颂十七首)

  《仁宗皇帝御书颂(并叙)》苏轼

  天禧中,仁宗皇帝在东宫。
  故太傅邓国张文懿公讳士逊为太子谕德,帝亲书十二字以赐之,曰“寅亮天地,弼余一人”,又曰“日新其德”。
  公之曾孙假承务郎臣钦臣,以属翰林学士臣苏轼为之颂二篇。

  其一曰:天地不言,付之人君。
  明其德刑,物自秋春。
  人君无心,属之辅弼。

  信其赏罚,身为衡石。
  惟天惟君,与相为三。
  孰能俯仰?其德不惭。
  於皇仁宗,恭己无为。
  以天为心,以民为师。
  其相邓公,履信思顺。
  天下颂之,以退为进。

  寿考百年,以没元身,呜呼休哉!寅亮天地,弼余一人。

  其二曰:圣人如天,时杀时生。
  君子如水,因物赋形。
  天不违仁,水不失平。

  惟一故新,惟新故一。
  一故不流,新故无斁。
  伊尹暨汤,咸有一德。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孰知此言,若出一人。
  小臣稽首,敬颂遗墨。
  呜呼休哉!日新其德。

  《英宗皇帝御书颂》苏轼

  嘉祐中,太常博士周秉,以文行选为诸王记室,宗室之贤者多爱敬之。
  时英宗皇帝龙潜藩邸,尝赐秉手书,其家宝之。
  臣过曲江,见其孙袁州司法参军超,出以示臣。
  谨稽首再拜,为之颂曰:云汉之章,融为庆云,结为甘露。
  融而不晞,结而不散,以焘冒其子孙。

  《东坡羹颂(并引)》苏轼

  东坡羹,盖东坡居士所煮菜羹也。
  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
  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芦菔、若荠,皆揉洗数过,去辛苦汁。
  先以生油少许涂釜缘及瓷碗,下菜汤中。
  人生米为糁,及少生姜,以油碗覆之,不得触,触则生油气,至熟不除。

  其上置甑,炊饭如常法,既不可遽覆,须生菜气出尽乃覆之。
  羹每沸涌。
  遇油辄下,又为碗所压,故终不得上。
  不尔,羹上薄饭,则气不得达而饭不熟矣。
  饭熟羹亦烂可食。
  若无菜,用瓜、茄,皆切破,不揉洗,入罨,熟赤豆与粳米半为糁。

  余如煮菜法。
  应纯道人将适庐山,求其法以遗山中好事者。
  以颂问之:甘甘尝从极处回,咸酸未必是盐梅。
  问师此个天真味,根上来么尘上来?《桂酒颂》苏轼

  《礼》曰:“丧有疾,饮酒食肉,必有草木之滋焉。
  姜桂之谓也。”
  古者非丧食,不彻姜桂。
  《楚辞》曰:“奠桂酒兮椒浆。”
  是桂可以为酒也。
  《本草》:桂有小毒,而菌桂、牡桂皆无毒,大略皆主温中,利肝肺气,杀三虫,轻身坚骨,养神发色,使常如童子,疗心腹冷疾,为百药先,无所畏。
  陶隐居云:《仙经》,服三桂,以葱涕合云母,蒸为水。
  而孙思邈亦云:久服,可行水。
  此轻身之效也。

  吾谪居海上,法当数饮酒以御瘴,而岭南无酒禁。
  有隐者,以桂酒方授吾,酿成而玉色,香味超然,非人间物也。
  东坡先生曰:“酒,天禄也。
  其成坏美恶,世以兆主人之吉凶,吾得此,岂非天哉?”故为之颂,以遗后之有道而居夷者。
  其法盖刻石置之罗浮铁桥之下,非忘世求道者莫至焉。
  其词曰:中原百国东南倾,流膏输液归南溟。
  祝融司方发其英,沐日浴月百宝生。
  水娠黄金山空青,丹砂昼晒(一作晨暾)。
  百卉甘辛角芳馨,旃檀沈水乃公卿。
  大夫芝兰士蕙蘅,桂君独立冬鲜荣。
  无所摄畏时靡争,酿为我醪淳而清。
  甘终不坏醉不醒,辅安五神伐三彭。
  肌肤渥丹身毛轻,冷然风飞罔水行。
  谁其传者疑方平,教我常作醉中醒(一作教我醒醉醉时醒。)
  《油水颂》苏轼

  熙宁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元叔设食嘉祐(院,见召,)谒长老,观佛牙。
  赵郡苏轼为之颂曰:水在油中,见火则起。
  油水相搏,水去油往。
  湛然光明,不知有火。
  在火能宝,内外净故。
  若不经火,油水同定。
  非真定故,见火复起。

  《猪肉颂》苏轼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辰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食豆粥颂》苏轼

  道人亲煮豆粥。
  大众齐念《般若》。
  老夫试挑一口,已觉西家作马。

  《答子由颂》苏轼

  子由问黄檗和老疾云:五蕴皆非四大空,身心河岳尽圆融。
  病根何处容他住,日夜还将药石攻。

  不知黄檗如何答?老僧代云:有病宜须著药攻,寒时火烛热时风。
  病根既是地容处,药石还同四大空。
  六月二十日。

  《禅戏颂》苏轼

  已熟之肉,无复活埋。
  投在东坡无碍羹釜中,有何不可。
  问天下禅和子,且道是肉是素,吃得是吃不得是?大奇大奇,一碗羹,勘破天下禅和子。

  《答孔子君颂》苏轼

  梦中投井,入半而止。
  出入不能,本非住处。
  我今何为,自此作苦。
  忽然梦觉,身在床上。
  不知向来,本元无井。
  不应复作,出入住想。
  道无深浅,亦无远近。
  见物失空,空未尝灭。
  物去空现,亦未尝生。
  应当正远,作如是观。

  《醉僧图颂》苏轼

  人生得坐且稳坐,劫劫地走觅什么。
  今年且屙东禅屎,明年去拽西林磨。

  《石恪画维摩颂》苏轼

  我观众工工一师,人持一药疗一病。
  风劳欲寒气欲暖,肺肝胃肾更相克。
  挟方储药如丘山,卒无一药堪施用。
  有大医王拊掌笑,谢遣众工病随愈。
  问大医王以何药,还是众工所用者。
  我观三十二菩萨,各以意谈不二门。
  而维摩诘默无语,三十二义一时堕。
  我观此义亦不堕,维摩初不离是说。
  譬如油蜡作灯烛,不以火点终不明。
  忽见默然无语处,三十二说皆光焰。
  佛子若读维摩经,当作是念为正念。
  我观维摩方丈室,能受九百万菩萨。
  三万三千师子坐,皆悉容受不迫迮。
  又能分布一钵饭,餍饱十方无量众。
  断取妙喜佛世界,如持针锋一枣叶。
  云是菩萨不思议,住大解脱神通力。
  我观石子一处士,麻鞋破帽露两肘。
  能使笔端出维摩,神力又过维摩诘。
  若云此画无实相,毗耶城中亦非实。
  佛子若作维摩像,应作此观为正观。

  《阿弥陀佛颂(并叙)》苏轼

  钱塘圆照律师,普劝道俗归命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眉山苏轼敬舍亡母蜀郡太君程氏遗留簪珥,命工胡锡采画佛像,以荐父母冥福。
  谨再拜稽首而献颂曰:佛以大圆觉,充满河沙界。
  我以颠倒想,出没生死中。
  云何以一念,得往生净土。
  我造无始业,本从一念生。
  既从一念生,还从一念灭。
  生灭灭尽处,则我与佛同。
  如投水海中,如风中鼓橐。
  虽有大圣智,亦不能分别。
  愿我先父母,与一切众生,在处为西方,所遇皆极乐。
  人人无量寿,无往亦无来。

  《鱼枕冠颂》苏轼

  莹净鱼枕冠,细观初何物。
  形气偶相值,忽然而为鱼。
  不幸遭纲罟,剖鱼而得枕。
  方其得枕时,是枕非复鱼。
  汤火就模范,巉然冠五岳。
  方其为冠时,是冠非复枕。
  成坏无穷已,究竟亦非冠。
  假使未变坏,送与无发人。
  簪导无所施,是名为何物。
  我观此幻身,已作露电观。
  而况身外物,露电亦无有。
  佛子慈闵故,愿爱我此冠。
  若见冠非冠,即知我非我。
  五浊烦恼中,清净常欢喜。

  《释迦文佛颂(并引)》苏轼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苏轼,为亡妻同安郡君王氏闰之,请奉议郎李公麟敬画释迦文佛及十大弟子。
  元祐八年十一月十一日,设水陆道场供养。
  轼拜手稽首而作颂曰:我愿世尊,足指按地。
  三千大千,净琉璃色。
  其中众生,靡不解脱。
  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如雷震时,蛰者皆动。
  同证无上,永不退转。

  《观世音菩萨颂(并引)》苏轼

  金陵崇因禅院长老宗袭,自以衣钵造观世音像,极相好之妙。
  余南迁,过而祷焉,曰:“吾北归当复过此,而为之颂。”
  建中靖国元年五月日,自海南归至金陵。
  乃作颂曰:慈近乎仁,悲近乎义。
  忍近乎勇,忧近乎智。
  四者似之,而卒非是。
  有大圆觉,平等无二。
  无冤故仁,无亲故义。
  无人故勇,无我故智。
  彼四虽近,有作有止。
  此四本无,有取无匮。
  有二长者,皆乐檀施。
  其一大富,千金日费。
  其一甚贫,百钱而已。
  我说二人,等无有异。
  吁观世音,净圣大士。
  遍满空界,挈携天地。
  大解脱力,非我敢议。
  若其四无,我亦如此。

  《十八大阿罗汉颂》苏轼

  蜀金水张氏,画十八大阿罗汉。
  轼谪居儋耳,得之民间。
  海南荒陋,不类人世,此画何自至哉!久逃空谷,如见师友,乃命过躬易其装标,设灯涂香果以礼之。
  张氏以画罗汉有名,唐末盖世擅其艺,今成都僧敏行,其玄孙也。
  梵相奇古,学术渊博,蜀人皆曰:“此罗汉化生其家也。”
  轼外祖父程公少时游京师,还遇蜀乱,绝粮不能归,因卧旅舍。
  有僧十六人往见之,曰:“我,公之邑人也。”
  各以钱二百贷之,公以是得归,竟不知僧所在。
  公曰:“此阿罗汉也。”
  岁设大供四。
  公年九十,凡设二百馀供。
  今轼虽不亲睹至人,而困厄九死之馀,鸟言卉服之间,获此奇胜,岂非希阔之遇也哉?乃各即其体像,而穷其思致,以为之颂。

  §第一尊者,结跏正坐,蛮奴侧立。
  有鬼使者,稽颡于前,侍者取其书通之。

  颂曰月明星稀,孰在孰亡。
  煌煌东方,惟有启明。
  咨尔上座,及阿阇黎。
  代佛出世,惟大弟子。

  §第二尊者,合掌趺坐,蛮奴捧牍于前。
  老人发之。
  中有琉璃器,贮舍利十数。
  颂曰佛无灭生,通塞在人。
  墙壁瓦砾,谁非法身。
  尊者敛手,不起于坐。
  示有敬耳,起心则那。

  §第三尊者,抹乌木养和。
  正坐。
  下有白沐猴献果,侍者执盘受之。
  颂曰我非标人,人莫吾识。
  是雪衣者,岂具眼只。
  方食知献,何愧于猿。
  为语柳子,勿憎王孙。

  §第四尊者,侧坐屈三指,答胡人之问。
  下有蛮奴捧函,童子戏捕龟者。
  颂曰彼问云何,计数以对。
  为三为七,莫有知者。
  雷动风行,屈信指间。
  汝观明月,在我指端。

  §第五尊者,临渊涛,抱膝而坐。
  神女出水中,蛮奴受其书。
  颂曰形与道一,道无不在。
  天宫鬼府,奚往而碍。
  婉彼奇女,跃于涛泷。
  神马凥舆,摄衣从之。

  §第六尊者,右手支颐,左手拊稚师子。
  顾视侍者,择瓜而剖之。
  颂曰手拊雏猊,目视瓜献。
  甘芳之意,若达于面。
  六尘并入,心亦遍知。
  即此知者,为大摩尼。

  §第七尊者,临水侧坐。
  有龙出焉,吐珠其手中。
  胡人持短锡杖,蛮奴捧钵而立。
  颂曰我以道眼,为传法宗。
  尔以愿力,为护法龙。
  道成愿满,见佛不怍。
  尽取玉函,以畀思邈。

  §第八尊者,并膝而坐,加肘其上。
  侍者汲水过前,有神人涌出于地,捧盘献宝。
  颂曰尔以舍来,我以慈受。
  各获其心,宝则谁有。
  视我如尔,取与则同。
  我尔福德,如四方空。

  §第九尊者,食已袱钵,持数珠,诵咒而坐。
  下有童子,构火具茶,又有埋筒注水莲池中者。
  颂曰饭食已异,袱钵而坐。
  童子茗供,吹龠发火。
  我作佛事,渊乎妙哉。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第十尊者,执经正坐。
  有仙人侍女焚香于前,颂曰飞仙玉洁,侍女云眇。
  稽首炷香,敢问至道。
  我道大同,有觉无修。
  岂不长生?非我所求。

  §第十一尊者,趺坐焚香。
  侍者拱手,胡人捧函而立。
  颂曰前圣后圣,相喻以言,口如布谷,而意莫传。
  鼻观寂如,诸根自例。
  孰知此香,一炷千偈。

  §第十二尊者,正坐入定枯木中,其神腾出于上,有大蟒出其下。
  颂曰默坐者形,空飞者神。
  二俱非是,孰为此身?佛子何为?怀毒不已。
  愿解此相,问谁缚尔。

  §第十三尊者,倚杖垂足侧坐。
  侍者捧函而立,有虎过前,有童子怖匿而窃窥之。
  颂曰是与我同,不噬其妃。
  一念之差,堕此髬髵。
  导师悲愍,为尔颦叹。

  以尔猛烈,复性不难。

  §第十四尊者,持铃杵,正坐诵咒。
  侍者整衣于右,胡人横短锡跪坐于左。

  有虬一角,若仰诉者。
  颂曰彼髯而虬,长跪自言。
  特角亦来,身移怨存。
  以无言音,诵无说法。
  风止火灭,无相仇者。

  §第十五尊者,须眉皆白,袖手趺坐。
  胡人拜伏于前,蛮奴手持拄杖,侍者合掌而立。
  颂曰闻法最先,事佛亦久。
  耄然众中,是大长老。
  薪水井臼,老矣不能。
  摧伏魔军,不战而胜。

  §第十六尊者,横如意趺坐。
  下有童子发香篆,侍者注水花盆中。
  颂曰盆花浮红,篆烟缭青。
  无问无答,如意自横。
  点瑟既希,昭琴不鼓。
  此间有曲,可歌可舞。

  §第十七尊者,临水侧坐,仰观飞鹤。
  其一既下集矣,侍者以手拊之。
  有童子提竹篮,取果实投水中。
  颂曰引之浩茫,与鹤皆翔。
  藏之幽深,与鱼皆沉。
  大阿罗汉,入佛三昧。
  俯仰之间,再拊海外。

  §第十八尊者,植拂支颐,瞪目而坐。
  下有二童子,破石榴以献。
  颂曰植拂支颐,寂然跏趺。
  尊者所游,物之初耶。
  闻之于佛,及吾子思。
  名不用处,是未发时。

  §跋尾佛灭度后,阎浮提众生刚狠自用,莫肯信入。
  故诸贤圣皆隐不现,独以像设遗言,提引未悟而峨眉、五台、庐山、天台犹出光景变异,使人了然见之。
  轼家藏十六罗汉像,每设茶供,则化为白乳,或凝为雪花桃李芍药,仅可指名。
  或云:罗汉慈悲深重,急于接物,故多现神变。
  倘其然乎?今于海南得此十八罗汉像,以授子由弟,使以时修敬,遇夫妇生日,辄设供以祈年集福,并以前所作颂寄之。

  子由以二月二十日生,其妇德阳郡夫人史氏,以十一月十七日生。
  是岁中元日题。

  《箴一首·东交门箴》苏轼

  汉武帝为窦太主置酒宣室,使谒者引纳董偃。
  东方朔以谓有斩罪三,安得入宣室。
  上为更置酒北宫而引偃,从东司马门而前,更无讥焉。
  作《东交门箴》:上所好恶,民实趋之。
  风俗厚薄,君实驱之。
  道之以正,民俗罔中。
  唱之以淫,实烦有从。
  帝于馆陶,在齐文姜。
  矧董外人,干国乱常。
  既不能戮,反以为好。
  予饮予燕,宣室是傲。
  伟彼臣朔,辟戟趋陛。
  鬻拳是效,刚而有礼。
  改馆彻馔,北宫东门。
  虽曰从谏,东交实存。
  维藩维戚,礼法遂恣。
  延及齐民,惟上所使。
  昔在季孙,赏盗以邑。
  鲁遂多盗,而罔敢诘。
  矧兹王宫,奸人是纳。
  昭示来世,有惭斯阖。
  蕢也扬觯,杜举得名。
  殿槛勿辑,直臣是旌。
  人孰无过,过而勿贰。
  宣室东交,实同名异。

  《疏二首·请净慈法涌禅师入都疏》苏轼

  京师禅学之盛,发于本、秀二公。
  本既还山,秀复入寂。
  驸马都尉张君予来聘法涌,继扬宗风;东坡居士适在钱塘,实为敦劝。
  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
  法涌童子画沙,已具佛智;维摩无语,犹涉二门。
  虽吾先师,不异是说;质之孔子,盖有成言。
  不为穿窬,仁义不可胜用;博施济众,尧舜其犹病诸。
  愿法涌广大慈悲,印宗仁得仁之侣;深严峻峙,诃未证谓证之人。
  本自不然,伏惟珍重。

  《疏二首·重请戒长老住石塔疏》苏轼

  大士未曾说法,谁作金毛之声;众生各自开堂,何关石塔之事。
  去无作相,住亦随缘。
  长老戒公,开不二门,施无尽藏。
  念西湖之久别,本是偶然;为东坡而少留,无不可者。
  一时作礼,重听白椎。
  渡口船回,依旧云山之色;秋来雨过,一新钟鼓之音。

  《青词七首·凤翔醮土火星青词》苏轼

  呜呼!天之保佑下民罔不至,所资以生罔不蕃。
  育民既不知德,天亦维不倦。

  乃朝夕戕取,以厚厥躬。
  天既不我咎,乃不恭畏于神祇,不修敕厥心,骄淫矜夸,以干上帝威命。
  帝用不赦,丕降罪疾于下,则惟雨旸,常以讫我黍、稷、禾、菽、麻、麦,我民用荡析陨越。
  天亦终哀矜,其忍翦弃其命罔孑遗。
  今秦民既不获于秋,乃十旬弗雨,曰:“其尚克有夏。”
  走于山川鬼神,亦罔不至。
  既不获,乃曰:“维荧惑镇星次于井,秦民其亦应受多罪。”
  兹用即于斋宫为坛位,以与百姓请命。
  呜呼!其庶几哀之。
  俾克有夏,亦克蓺厥秋。
  民今其栗栗,朝不谋夕。

  《青词七首·徐州祈雨青词》苏轼

  河失故道,遗患及于东方;徐居下流,受害甲于他郡。
  田庐漂荡,父子流离。

  饥寒顿仆于沟坑,盗贼充盈于犴狱。
  人穷计迫,理极词危。
  望二麦之一登,救饥民于垂死。
  而天未悔祸,岁仍大荒。
  水未落而旱已成,冬无雪而春不雨。
  烟尘蓬勃,草木焦枯。
  今者麦已过期,获不偿种。
  禾未入土,忧及明年。
  臣等恭循旧章,并走群望。
  意水旱之有数,非鬼神之得专。
  是用稽首告哀,吁天请命。
  若其赋政多辟,以谪见于阴阳;事神不恭,以获戾于上下。
  臣实有罪,罚其敢辞。
  小民无知,大命近止。
  愿下雷霆之诏,分敕山川之神。
  朝隮寸云,暮洽千里。
  使岁得中熟,则民犹小康。

  《青词七首·诸宫观等处祈雨青词》苏轼

  饥馑之患,民流者期年;吁嗟之求,词穷于是日。
  仰惟至道之助,推广上天之仁。
  召呼群龙,时赐霈泽。
  罔以不德,而废其言。

  《青词七首·醮北岳青词》苏轼

  少年出仕,本有志于救人;晚节倦游,了无心于交物。
  蠢冥多罪,忧患再罹。

  飘然流行,靡所归宿。
  仰止高真之驭,降于乔岳之阳。
  稽首投诚,斋心悔过。
  庶一念之清净,洗千劫之尘劳。
  妙用无方,先解缠身之网;灵光所烛,幸逢出世之师。
  誓此余生,永依至道。

  《青词七首·醮上帝青词三首》苏轼

  臣闻报应如响,天无妄降之灾;恐惧自修,人有可延之寿。
  敢倾微悃,仰渎大钧。
  臣两遇祸灾,皆由满溢。
  早窃人间之美仕,多收天下之虚名。
  溢取三科,叨临八郡。
  少年多欲,沉湎以自残;褊性不容,刚愎而好胜。
  积为咎厉,遘此艰屯。

  臣今稽首投诚,洗心归命。
  誓除骄慢,永断贪嗔。
  幸不死于岭南,得退归于林下。

  少驻桑榆之暮景,庶几松柏之后凋。

  《青词七首·醮上帝青词三首(代子骏)》苏轼

  切以洪覆至神,固不期于报谢;群生多故,实有赖于祈禳。
  切输悃愊之私,仰渎高明之听。
  伏念某遭逢盛际,蒙被余恩。
  赋形宇宙之中,殆将四纪;窃禄江淮之上,几及二年。
  身虽曲尽于勤劳,事岂举无于过误。
  虑愆尤之浸广,恐谴责之阴加。
  粤自先朝,当聿修于醮事;及兹岁暮,辄谨按于科文。
  祗建坛场,肃陈香火。
  伏愿上真保佑,列圣扶持。
  宦路亨通,无谤伤之横至;私门安燕,绝灾衅之潜生。
  福逮亲闱,庆延子舍。

  《青词七首·醮上帝青词三首(代陆和叔)》苏轼

  伏闻妙道渊微,非尘凡之可测;圆穹杳邈,有诚信之能通。
  辄伸悃愊之私,上渎高明之德。
  切念臣叨司三局,从事六官。
  勤劳更历于岁终,修省每恭于夙夜。

  昨于正旦,尝启愿心。
  许大醮之祈禳,乞灵庇之保护。
  今逢诞日,恭按科文。
  集道侣于坛场,顶晬容于香火。
  仰回圣驭,曲享清羞。
  伏望上帝垂慈,列圣降佑。

  延偏亲之寿考,茂合族之禧祥。
  三考书成,祈有更代之庆;百神来相,俾无灾滞之虞。

  ◎疏文十四首)

  《兴龙节功德疏五首》苏轼

  右伏以上帝垂休,真人诞降。
  乾坤合契,永为庆喜之辰;草木何知?举有欣荣之意。
  矧惟遭遇,获侍清闲。
  不缘梵释之因,曷致涓尘之效?伏愿皇帝陛下,受天之禄,如川方增。
  奄有汉唐之封疆,倍万唐虞之寿考。
  永均介福,下及函生。

  右伏以三王之乐,固常与天下同;四海之心,莫不欲吾君寿。
  以兹愿力,扣彼佛乘。
  仰惟无碍之慈,副我必从之欲。
  伏愿皇帝陛下,配天而治,如日之中。

  安乐延年,锡帝龄之无算;寅畏享福,过周历以常新。
  下及海隅,同跻寿域。

  右伏以候嘉平之腊,协气充流;歌长发之祥,群心踊跃。
  华夷交庆,草木增荣。
  矧惟扈从之私,获在封疆之守。
  敢缘愿力,祗叩佛乘。
  仰惟无碍之慈,副我必从之欲。
  伏愿皇帝陛下,配天而治,如日之中。
  安乐延年,赐帝龄之无算;寅畏享福,过周历以常新。
  下及海隅,同踌寿域。

  右伏以瑞乙来翔,共纪生商之兆;群龙下集,适同浴佛之辰。
  爰崇胜因,以荐多祉。
  伏愿皇帝陛下,立民之极,先天不违。
  福如南山之不骞,寿等西方之无量。
  集宁海宇,永庇神天。

  右伏以上帝立子,将开太平之基;下民归仁,自享延鸿之寿。
  不假龙天之会,曷旌臣子之心?伏愿皇帝陛下,受禄无疆,如川方至。
  五兵不用,同万国之车书;多士克生,达四门之耳目。
  永均介福,普及函生。

  《坤成节功德疏文七首》苏轼

  右伏以功存社稷,庆钟高密之门;泽及本枝,天胙大任之德。
  候西风之协应,占南极之嘉祥。
  特启真坛,仰祈睿算。
  顺帝之则,固不待于祷求;应地无疆,亦难忘于祝颂。
  臣无任恳祷激切之至。

  右伏以慈俭之化,无得而名;保祐之功,云何可报?仰首云天之望,倾心草木之微。
  至哉坤元,德既超于载籍;养以天下,福宜冠于古今。
  敢冀神休,永为民极。
  臣无任。

  右伏以宝俭以慈,地无私载;履信思顺,天且不违。
  眷惟江海之邦,日蒙雨露之施。
  民心所祝,神听必临。
  祈万寿于无疆,庶群生之永赖。
  臣无任。

  右伏以上帝储休,遗宝龟而降圣;群方仰德,执瑞玉以来宾。
  恪修臣子之诚,虔奉天人之祷。
  供精蒲塞,文演贝多。
  致海众之庄严,广潮音之清净。
  胜因所集,睿算日隆。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伏愿大安大荣,永对无穷之问;时万时亿,独观有道之长。
  臣无任。

  右伏以玉胜发祥,金行正候。
  合天人之宝运,实华夏之昌辰。
  已格鸿休,犹资善祷。
  展祗园之净供,发秘藏之真乘。
  庶假良因,盖崇睿算。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伏愿威神有截,尽龙象以瞻依;寿考无疆,等乾坤之久大。
  臣无任。

  右伏以神圣在御,天地无可报之恩;臣子何知,佛老有归诚之法。
  敢缘净供,仰祝遐龄。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伏愿日照月临,海涵岳峙。
  帝简好生之德,锡寿无疆;民衔既富之仁,保邦何极。
  臣无任。

  右伏以星火西流,方岁功之平秩;夕月既望,昭阴德之致隆。
  凡我有生,归诚兹日。
  佛身充满,天鉴聪明。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伏愿享德三灵,齐光两曜。

  坐俟云来之养,受禄无疆;屡观甲子之周,与民同乐。
  臣无任。

  《太皇太后本命岁功德疏文》苏轼

  右伏以天人合契,辅成继照之明;岁月袭祥,允协重坤之象。
  肇临正旦,寅奉德音。
  尽海宇之无疆,集缁黄而来会。
  旁推舜孝,仰叩佛乘。
  伏愿太皇太后陛下,下顺民心,仰膺天保。
  配西方之无量,与南山而不倾。
  岂独五音六律之旋,再临此岁;将推三统九会之复,以卜其年。
  永与函生,共兹介福。
  谨疏。

  《景灵宫祈福道场功德疏文》苏轼

  右伏以仁心浃物,自然忧乐之同;孝治格天,宜尔感通之速。
  庶殚精恳,仰叩上真。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保佑圣神,勤劳夙夜。
  偶倦东朝之御,未复太官之常。
  爰即珠庭,大陈妙供。
  法音上达,虽有假于云章;民志下同,自不劳于秘祝。

  愿膺勿药之喜,永保无疆之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