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小说文学
道教文学《列仙传》作为道教文学的一大类型,其作品内容丰富多彩。正像其他形式一样,道教小说也有一个形成演变发展过程。从渊源上看,道教小说的孕育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神仙传说。诸如《山海经》、《穆天子传》一类作品,已有不少神仙传说内容。
两汉以降,随着道教的建立和道教活动的逐步展开,各种新的神仙传说、道人故事不断产生。道教领袖人物为了树立理想典型,为信徒们提供效法的楷模,遂注意收集整理各种故事传闻,编撰成书。
较早的有托名刘向的《列仙传》,继之有葛洪的《神仙传》,以及不知撰者的《三茅真君传》《洞仙传》等,都是在这种气候下产生的。从目的上看,作者在编撰此类作品时,尚未有小说创作的自觉意识,他们基本上采用了史传文学的笔法;但由于其搜集来的素材大多出于民间传说,本身已带有某种夸张、虚构成分,故而一旦被整理成篇,也就具备了小说的基本要素。
隋唐开始,中国小说进入重要发展阶段,在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出现了传奇小说。一些道士和奉道文人借鉴传奇家之笔法,创作了道教传奇小说。就道教小说的发展状况而言,也是如此。隋唐阶段,描写神仙道士的小说作品大量产生。
除了道士本身注意继续编撰神仙传记之外,许多文人也广泛搜罗当时流行于民间的各种神仙故事传闻加以创作。在这些作者所撰的故事中,无论是酒徒、园叟、药贩、工匠、乞丐、胡人、书生、逸人,还是臣僚与豪富,只要虔诚信仰道教,努力修炼,都会成为有高超道术的神仙。波澜起伏,有较强的趣味性。唐以降,道教传奇小说继续得到发展。
多有搜奇猎异空气中产生的作品,故多怪异之谈,其故事的梦幻色彩颇浓,并保存了一些特异功能的传闻资料。
道教小说的鼎盛时期是元明清三代。在这一历史时期中,作家们不仅继续创作道教志怪传奇体作品,而且注意其通俗化的工作,于是出现了为民众讲故事的“话本体”道教小说。
道教话本小说与南北朝阶段流行的“变文”、“俗讲”一类说唱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关系。随着讲唱需要的发展,说书人更加注意以情节取胜的问题,他们从古文献中采撷资料,以当时民众流行的口头语言进行创作。
说书的范围很广,神仙鬼怪是其内容之一。此类作品往往将民间传说系统化,对一些关键性的细节进行加工,以道教的法术描写警示世人。这些作品或者将道门、民间流传的神仙故事加以系统化,进一步幻想化,或者借用历史故事的框架以阐发道教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