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游记选》●宋朝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螟,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南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题记:《醉翁亭记》是欧阳修散文中的代表作,本文的写作风格亦极具特色,整篇行文洒脱、放荡不羁,实是古散文中的脱世之作,读来没有丝毫的做作和说教感。且看开篇几句:“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邪也。”给读者展现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随后话锋一转,“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几句切入主题。谁起的名字呢?是太守自己。自然、洒脱之气溢于字里行间。太守的文章不止洒脱,其生活习俗也是潇洒、脱俗,“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一饮即醉,但他又说出了流传千古的名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看着醉翁亭周围优美的景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谁又能不醉呢? 醉翁亭是全文中心景物,作者用移步换景法点明它的位置,渲染它四周环境的清秀幽深。报景由元而近,由大到小,由山及水,由望至行,犹如导游入胜,给人美不胜收之感,体现欧文纡徐折的风格。第一段从空间角度描绘滁州山水、琅琊林泉,无处不美。第二段则是从时间角度突出它一年四季,旦夕朝暮,无时不美,其乐无穷。后两段虽不再正面描写醉翁亭,却处处离不开它。

  太守是中心人物,文中凡九见。写建亭者是虚,写命名者太守是实;写滁人游是陪衬,写太守宴是中民;写众客醉是烘托,写太守醉是主体。这种烘云托月、盘马弯的写法,也体现欧文纡徐委曲的风格。

  “乐”是全文的中心线索,凡十见。就种类言:有禽鸟之乐、滁人之乐、宾客之乐、太守之乐。就太守之乐的内容而言,有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而乐人之乐才是“醉翁”之意所在。就表现太守之乐的手法而言,第一段直接叙述,说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第二段借景抒情,借四时美景,抒发“乐亦无穷”之情;第三段烘托陪衬;第四段议论比较,分析禽鸟之乐、众人之乐与太守之无法的不同,点明文章主旨。表现手法的灵活多变也是欧文曲折委备的原因之一。

  本文句式亦骈亦散,创造性地运用了二十一个长短错落、句型各异的“也”字句,增加了文章纡系列徐委曲的情致。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又是金石学家。幼孤家贫,好学不辍。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知制诰。因直言急谏,被谪出知滁州、扬州、颍州等。后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太子少师致仕,谥“文忠”。欧阳修博通群书,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其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他的部分诗反映民瘼,现实意义较强。诗语言自然流畅,风格清新。但部分诗因说理过多,形象不够生动。其诗成就不如散文。欧多写爱情,也有部分题材突破传统,抒发个人情怀。他的词“疏隽开子瞻(苏轼),深婉开少游(秦观)”。著有《欧阳文忠集》、《六一诗话》、《六一词》、《新五代史》等。又是金石学家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

书籍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