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写书缘由

  曹雪芹的著书缘由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出生於南京.雍正六年曹家抄没後才全家迁回北京.当时,曹雪芹尚年幼.曹雪芹究竟住在何处,他的青年时期是如何度过的,这些问题,总因文献无证,不能确指.据红学家们的考证,认为他与敦诚,敦敏成为亲密朋友,是在右翼宗学里开始结识的,後来落魄住到了西郊,他的不朽的巨著《石头记》就是在西郊的山村里写成的.

  曹雪芹晚年的生活穷愁潦倒而又嗜酒狂放,朋友们常把他比作晋朝的阮籍.他甚至穷困到"举家食粥"的地步,常常要靠卖画来换酒喝.他的画很为当时的朋友们所推重.敦敏《题芹圃画石》诗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磈礧时!"可见曹雪芹的胸襟和画风.可惜他的遗作至今尚未发现.

  他的不朽巨著《石头记》的前八十回,早在他去世前十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

  书的後半部分据专家们研究,认为基本上已经完成,只是由於某种原因未能传抄行世,後来终於遗失,这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显然,曹家兴衰际遇与曹雪芹本人的困顿经历,对他创作《红楼梦》起了重要的影响,原本过的是显赫贵族繁华奢侈的生活,听家人讲述祖上是如何地风光威严,荣华富贵,在亲身经历了家族败落之後,他从一个锦衣纨酷的贵公子一变而成为钦定罪囚的後代,过上了穷愁潦倒,绝无指望的日子.「叹人世,终难定」,这种转瞬间荣兴辱衰的变幻,让他看清了统治层内部各种冷酷和凶残,也使他出现根深蒂固的人世空幻悲观的思想.

  经过了家道败落的转变,特别是在年移居西山农村之後,他对贫苦生活有了切身体会,与社会下层人民的来往增多,对社会的贫富悬殊及阶级对立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些人生经历和思想认识,都为他创作《红楼梦》打下了生活基础与思想基础.根据现已发现的文献材料,可以认为,曹雪芹主要是由於不幸而幻变的生活遭际使其良多感慨「有所郁结,不得其道」,所以只能著书,回忆身世,抒发悲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