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本草纲目》菜部
《本草纲目》菜部
中药大全
药方大全

  (《唐本草》)

  【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释名】耩耨草(音构糯)、金簪草(《纲目》)、黄花地丁。

  时珍曰︰名义未详。孙思邈《千金方》作凫公英,苏颂《图经》作仆公罂,《庚辛玉册》作鹁鸪英。俗呼蒲公丁,又呼黄花地丁。淮人谓之白鼓钉,蜀人谓之耳瘢草,关中谓之狗乳草。按︰《土宿本草》云︰金簪草一名地丁,花如金簪头,独脚如丁,故以名之。

  【集解】保升曰︰蒲公英草生平泽田园中。茎、叶似苦苣,断之有白汁。堪生啖。花如单菊而大。四月、五月采之。

  颂曰︰处处有之。春初生苗,叶如苦苣,有细刺。中心抽一茎,茎端出一花,色黄如金钱。俗讹为仆公罂是也。

  宗奭曰︰即今地丁也。四时常有花,花罢飞絮,絮中有子,落处即生。所以庭院间皆有者,因风而来。

  时珍曰︰地丁,江之南北颇多,他处亦有之,岭南绝无。小科布地,四散而生,茎、叶、花、絮并似苦苣,但小耳。嫩苗可食,《庚辛玉册》云︰地丁叶似小莴苣,花似大旋,一茎耸上三、四寸,断之有白汁。二月采花,三月采根。可制汞,伏三黄。有紫花者,名大丁草,出太行、王屋诸山。陈州亦有,名烧金草。能朱砂。一种相类而无花者,名地胆草,亦可伏三黄、砒霜。

  苗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妇人乳痈肿,水煮汁饮及封之,立消(恭)。

  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疔肿(震亨)。掺牙,乌须发,壮筋骨(时珍)。

  白汁︰涂恶刺、狐尿刺疮,即愈(颂)。

  【发明】杲曰︰蒲公英苦寒,足少阴肾经君药也,本经必用之。

  震亨曰︰此草属土,开黄花,味甘。解食毒,散滞气,可入阳明、太阴经。化热毒,消肿核,有奇功。同忍冬藤煎汤。入少酒佐服,治乳痈,服罢欲睡,是其功也。睡觉微汗,病即安矣。颂曰︰治恶刺方,出孙思邈《千金方》。其序云︰邈以贞观五年七月十五日夜,以左手中指背触著庭木,至晓遂患痛不可忍。经十日,痛日深,疮日高硕,色如熟小豆色。常闻长者论有此方,遂用治之。手下则愈,痛亦除,疮亦即瘥,未十日而平复如故。杨炎《南行方》亦著其效云。

  时珍曰︰萨谦斋《瑞竹堂方》,有擦牙乌须发还少丹,甚言此草之功,盖取其能通肾也。故东垣李氏言其为少阴本经必用之药,而著本草者不知此义。

  【附方】新五。

  还少丹,昔日越王曾遇异人得此方,极能固齿牙,壮筋骨,生肾水。凡年未及八十者,服之须发返黑,齿落更生。年少服之,至老不衰。得遇此者,宿有仙缘,当珍重之,不可轻泄︰用蒲公英一斤(一名耩耨草,又名蒲公罂,生平泽中,三、四月甚有之,秋后亦有放花者,连根带叶取一斤洗净,勿令见天日),晾干,入斗子。解盐一两,香附子五钱,二味为细末,入蒲公草内淹一宿,分为二十团,用皮纸三、四层裹扎定,用六一泥(即蚯蚓粪)如法固济,入灶内焙干,乃以武火通红为度,冷定取出,去泥为末。早晚擦牙漱之,吐、咽任便,久久方效。(《瑞竹堂方》)。

  乳痈红肿︰蒲公英一两,忍冬藤二两。捣烂,水二钟,煎一钟,食前服。睡觉病即去矣。(《积德堂方》)。

  疳疮疔毒︰蒲公英捣烂覆之,即黄花地丁也。别更捣汁,和酒煎服,取汗。(唐氏方)。

  多年恶疮︰蒲公英捣烂贴。(《救急方》)。

  蛇螫肿痛︰方同上。

  菜部相关黄瓜菜 仙人杖草 翻白草 水苦(谢婆菜) 莴苣 白苣 苦菜 马齿苋  苜蓿 鸡肠草 繁缕  护生草 东风菜 甜菜

《菜部·本草纲目》菜部  韭子 山韭  葱茎白 葱茎白叶 葱茎白汁 葱茎白须 葱茎白花 葱茎白实 薤白 胡葱  蒜叶 山蒜  五辛菜 芸苔   白芥 芜菁 莱菔 生姜 干姜 茼蒿 邪蒿 胡荽 胡萝卜 水英(芹菜)  紫堇 马蕲 茴香,八角珠 莳萝 罗勒 白花菜 辣米菜 草豉  蕹菜 甜菜 东风菜 护生草  繁缕 鸡肠草 苜蓿  马齿苋 苦菜 白苣 莴苣 水苦(谢婆菜) 翻白草 仙人杖草 蒲公英 黄瓜菜 生瓜菜 落葵   水蕨  翘摇 鹿藿 灰涤菜(金锁夭)  秦荻藜 醍醐菜 芋(蹲鸱,土芝) 土芋 薯蓣 零余子 甘薯 百合 山丹 草石蚕 竹笋  茄子 苦茄 壶卢 壶瓠 苦瓠 败瓢 冬瓜 南瓜 越瓜 胡瓜 丝瓜 苦瓜 紫菜 似紫菜 石花菜 鹿角菜 龙须菜 睡菜  青芝(龙芝) 赤芝(丹芝) 黄芝(金芝) 白芝(玉芝,素芝) 黑芝(玄芝) 紫芝(木芝) 木耳 桑耳 槐耳 榆耳 柳耳 柘耳 杨栌耳 杉菌 皂荚蕈 香蕈 葛花菜 天花蕈 蘑菰蕈 鸡菌 舵菜 土菌 地芩 竹蓐 芦菌 地耳 石耳 互考诸菜

相关文章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