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简介

  《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汉魏以后,由于长期抄传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唐·王冰所引用古本《针经》传本佚文与古本《灵枢》传本佚文基本相同,说明为一共同的祖本。

  但与南宋史崧发现的《灵枢》传本(即现存《灵枢》传本)则不尽相同。史载北宋有高丽献《针经》镂版刊行,今无书可证。至南宋初期。《灵枢》和《针经》各种传本均失传。绍兴二十五年(1155),史崧半其家藏《灵枢》九卷八十一篇重新校正,扩展为二十四卷,附加音释,镂版刊行。至此,《灵枢》传本基本定型,取代各种传本,而一再印行,流传至今。

  《灵枢》又称《针经》、《九针》,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医经著作。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

  共九卷,八十一篇,与《素问》九卷合称《黄帝内经》,在针灸学上有绝对权威。明代马马莳编《灵枢注证发微》,是历史上全注《灵枢》的第一人。

  《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汉魏以后,由于长期抄传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
  《灵枢》又称《针经》、《九针》,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共九卷,八十一篇,与《素问》九卷合称《黄帝内经》,在针灸学上有绝对权威。灵枢

  明代马莳编写《灵枢注证发微》,马莳是历史上全注《灵枢》的第一人。

  《黄帝内经》撰成之初,在战国时代可能为《黄帝脉书》、《扁鹊脉书》等20余种单行本,西汉后期,刘向、刘歆父子校书,始由李柱国等校定为《黄帝内经》十八卷。到东汉初班固撰《汉书》时,这些医籍的传本仍被完整保存,而载于《汉书·艺文志》。东汉末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魏末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汉书·艺文志》的十八卷本《黄帝内经》传本即已不复存在,不仅被分割为《素问》、《九卷》或《针经》两书,而且“亦有所记亡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