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

《本草纲目》菜部
《本草纲目》菜部
中药大全
药方大全

  (《本经》中品)

  【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释名】(音藩)、强瞿(《别录》)、蒜脑薯。

  《别录》曰︰一名摩罗,一名重箱,一名中逢花。

  吴普曰︰一名重迈,一名中庭。

  弘景曰︰百合,俗人呼为强仇,仇即瞿也,声之讹耳。

  时珍曰︰百合之根,以众瓣合成也。或云专治百合病故名,亦通。其根如大蒜,其味如山薯,故俗称蒜脑薯。顾野王《玉篇》亦云︰乃百合蒜也。此物花、叶、根皆四向,故曰强瞿。凡物旁生谓之瞿,义出《韩诗外传》。

  【集解】《别录》曰︰百合生荆州山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弘景曰︰近道处处有之。根如葫蒜,数十斤相累。人亦蒸煮食之,乃云是蚯蚓相缠结变作之。亦堪服食。

  恭曰︰此有二种︰一种叶大茎长,根粗花白者,宜入药;一种细叶,花红色。

  颂曰︰百合三月生苗,高二、三尺。竿粗如箭,四面有叶如鸡距,又似柳叶,青色,近茎处微紫,茎端碧白。四、五月开红白花,如石榴嘴而大。根如葫蒜,重叠生二、三十瓣。

  又一种花红黄,有黑斑点,细叶,叶间有黑子者,不堪入药。按︰徐锴《岁时广记》︰二月种百合,法宜鸡粪。或云百合是蚯蚓化成,而反好鸡粪,理不可知也。

  时珍曰︰百合一茎直上,四向生叶。叶似短竹叶,不似柳叶。五、六月茎端开大白花,长五寸,六出,红蕊四垂向下,色亦不红。红者叶似柳,乃山丹也。百合结实略似马兜铃,其内子亦似之。其瓣种之,如种蒜法。山中者,宿根年年自生。未必尽是蚯蚓化成也。蚯蚓多处,不闻尽有百合,其说恐亦浪传耳。

  【正误】宗奭曰︰百合茎高三尺许。叶如大柳叶,四向攒枝而上。

  其颠即开淡黄白花,四垂向下覆长蕊,花心有檀色。每一枝颠,须五、六花。子紫色,圆如梧子,生于枝叶间。每叶一子,不在花中,亦一异也。根即百合,白色,其形如松子壳,四向攒生,中间出苗。

  时珍曰︰寇氏所说,乃卷丹,非百合也,苏颂所传不堪入药者,今正其误。

  叶短而阔,微似竹叶,白花四垂者,百合也。叶长而狭,尖如柳叶,红花,不四垂者,山丹也。茎叶似山丹而高,红花带黄而四垂,上有黑斑点,其子先结在枝叶间者,卷丹也。

  卷丹以四月结子,秋时开花,根似百合。其山丹四月开花,根小少瓣。盖一类三种也。吴瑞

  《本草》言︰白花者名百合,红花者名强仇,不知何所据也?

  根

  【气味】甘,平,无毒。

  权曰︰有小毒。

  【主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本经》)。

  除浮肿胪胀,痞满寒热,通身疼痛,及乳难喉痹,止涕泪(《别录》)。

  百邪鬼魅,涕泣不止,除心下急满痛,治香港脚热咳(甄权)。

  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治颠邪狂叫惊悸,产后血狂运,杀蛊毒瓦斯,胁痈乳痈发背诸疮肿(大明)。心急黄,宜蜜蒸食之(孟诜)。

  治百合病(宗)。温肺止嗽(元素)。

  【发明】颂曰︰张仲景治百合病,有百合知母汤、百合滑石代赭汤、百合鸡子汤、百合地黄汤,凡四方。病名百合而用百合治之,不识其义。

  颖曰︰百合新者,可蒸可煮、和肉更佳;干者作粉食,最益人。

  时珍曰︰按︰《王维诗》云︰冥搜到百合,真使当重肉。果堪止泪无,欲纵望江目。盖取《本草》百合止涕泪之说。

  【附方】旧三,新十三。

  百合病︰百合知母汤︰治伤寒后百合病,行住坐卧不定,如有鬼神状,已发汗者。用百合七枚,以泉水浸一宿,明旦更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却以知母三两,用泉水二升煮一升,同百合汁再煮取一升半,分服。

  百合鸡子汤︰治百合病已经吐后者。用百合七枚,泉水浸一宿,明旦更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入鸡子黄一个,分再服。

  百合代赭汤︰治百合病已经下后者。用百合七枚,泉水浸一宿,明旦更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却以代赭石一两,滑石三两,水二升,煮取一升,同百合汁再煮取一升半,分再服。

  百合地黄汤︰治百合病未经汗吐下者。用百合七枚,泉水浸一宿,明旦更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入生地黄汁一升,同煎取一升半,分再服。(并仲景《金匮要略方》)。

  百合变渴︰病已经月,变成消渴者。百合一升,水一斗,渍一宿,取汁温浴病患。浴毕食白汤饼。(陈延之《短剧方》)。

  百合变热者︰用百合一两,滑石三两。为末。饮服方寸匕。微利乃良。(《短剧方》)。

  百合腹满,作痛者︰用百合炒为末,每饮服方寸匕,日二。(《短剧》)。

  阴毒伤寒︰百合煮浓汁,服一升良。(《孙真人食忌》)

  肺脏壅热,烦闷咳嗽者︰新百合四两,蜜和蒸软,时时含一片,吞津。(《圣惠方》)。

  肺病吐血︰新百合捣汁,和水饮之。亦可煮食。(《卫生易简》)。

  耳聋耳痛︰干百合为末,温水服二钱,日二服。(《胜金方》)。

  拔白换黑︰七月七日,取百合熟捣,用新瓷瓶盛之,密封挂门上,阴干百日。每拔去白者掺之,即生黑者也。(《便民图纂》)。

  游风隐疹︰以楮叶掺动,用盐泥二两,百合半两,黄丹二钱,醋一分,唾四分,捣和贴之。(《摘玄方》)。

  疮肿不穿︰野百合,同盐捣泥,敷之良。(《应验方》)。

  天泡湿疮︰生百合捣涂,一、二日即安。(《濒湖集简方》)。

  鱼骨哽咽︰百合五两。研末。蜜水调围颈项包住,不过三、五次即下。(《圣济》)。

  花

  【主治】小儿天泡湿疮,曝干研末,菜子油涂,良(时珍)。

  子

  【主治】酒炒微赤,研末汤服,治肠风下血(思邈)。

  菜部相关山丹 甘薯 零余子 薯蓣 土芋 芋(蹲鸱,土芝) 醍醐菜 秦荻藜  灰涤菜(金锁夭) 鹿藿 翘摇  水蕨  

《菜部·本草纲目》菜部  韭子 山韭  葱茎白 葱茎白叶 葱茎白汁 葱茎白须 葱茎白花 葱茎白实 薤白 胡葱  蒜叶 山蒜  五辛菜 芸苔   白芥 芜菁 莱菔 生姜 干姜 茼蒿 邪蒿 胡荽 胡萝卜 水英(芹菜)  紫堇 马蕲 茴香,八角珠 莳萝 罗勒 白花菜 辣米菜 草豉  蕹菜 甜菜 东风菜 护生草  繁缕 鸡肠草 苜蓿  马齿苋 苦菜 白苣 莴苣 水苦(谢婆菜) 翻白草 仙人杖草 蒲公英 黄瓜菜 生瓜菜 落葵   水蕨  翘摇 鹿藿 灰涤菜(金锁夭)  秦荻藜 醍醐菜 芋(蹲鸱,土芝) 土芋 薯蓣 零余子 甘薯 百合 山丹 草石蚕 竹笋  茄子 苦茄 壶卢 壶瓠 苦瓠 败瓢 冬瓜 南瓜 越瓜 胡瓜 丝瓜 苦瓜 紫菜 似紫菜 石花菜 鹿角菜 龙须菜 睡菜  青芝(龙芝) 赤芝(丹芝) 黄芝(金芝) 白芝(玉芝,素芝) 黑芝(玄芝) 紫芝(木芝) 木耳 桑耳 槐耳 榆耳 柳耳 柘耳 杨栌耳 杉菌 皂荚蕈 香蕈 葛花菜 天花蕈 蘑菰蕈 鸡菌 舵菜 土菌 地芩 竹蓐 芦菌 地耳 石耳 互考诸菜

相关文章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