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吮疽》翻译

  【吴起吮疽原文】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①赢粮②,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③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吴起吮疽翻译】

  吴起担任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脓液,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我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

  【吴起吮疽注释】

  ①裹:背。
  ②赢粮:多余的粮食。
  ③病疽:害着恶性的毒疮
  ④吮:用嘴吸。
  ⑤不旋踵:脚跟不向后转,即奋勇冲杀
  ⑥遂:于是

  【吴起吮疽感想】

  如果说个人自有个人性格特征,那么吴起总让我感到浓浓的悲剧色彩。书上是这么说的:吴起,卫国人,少居里中,以击剑无赖,为母所责。起自啮其臂出血,与母誓曰:“其今辞母,游学他方,不为卿相,拥节旌,乘高车,不入卫城与母相见!”吴起就是这种突兀、尖锐的姿态,他应该,也绝对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实际上他就是这么做的,离家、留学、出将、入相,果然功成名就------且不论是美名、骂名还是其他;吴起也为此会出了异乎寻常的代价:母死,不去奔丧,仰天三号,旋即收泪,诵读如故;孔子高徒曾参因此斥他为忘本之人,及至为当上鲁国大将,亲手杀掉齐国结发妻子;,忠孝仁义似乎只剩下一个忠字;却也由于宿命色彩很浓的原因,在得意之时,被迫由鲁国窜至魏国,再由魏国窜至楚国,一人而事三主------这个忠字怕也担当不起。然而,吴起却又是真正有本事的,鲁国为将时,与士卒同食住,有病者,亲自调药,有长疮的,用嘴吸脓血,可谓爱兵如子;魏国为西河守一官时,修城治池、练兵训武,兢尽职守;楚国为相时,改革吏制,充实国库,使楚遂以兵强雄视四方,可谓辅主兴帮。用现在的话讲:“个人能力极强!”吴起悲剧的一生尤以结局最为精彩,由于改革触犯了权贵们的利益,在庇护他的楚悼王死后,马上受到攻击,他怀抱楚悼王尸体死于乱箭之下;新王即位后,诛杀了七十多家参与攻击吴起之人,抱王尸以求报仇,这是吴起心机才智的最后一丝光亮。

  真可惜他,辞母、游学、为卿相、拥节旌、剩高车,显赫一时,威风一时------也只是一时而已。

  纵观中国历史上众多人物大致可分为三种;其一大多出身名门,天资过人,后来自然成就不凡业绩;其二出身贫贱,奋力向上,功成名就,其三就是吴起这种,才情迥异于常人,经历更是跌宕起仗,结局一般不会戚好,正所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好像我国传统上比较抵触超常规、越常理的东西,要么你老老实实做好人,要么你死收踏地做坏人,吴起这样少时无赖,青年雄起,叛母杀妻,三易其主,几度沉浮的主儿,口碑一定不会好了。这辈子有多大能耐也算白混了。史书上一提起吴起,就是一股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味道,清朝了,龚自珍说不拘一格降人才,可惜影响不够深远。我却挺佩服吴起的,临死还把害他的人给算计了,就是自个儿惨了点

  吴起两千年后泉下有知,当说一声:“于我心有戚戚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