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宫廷艳史》第一百回

  第一百回长安祸起郭威称帝陈桥兵变赵宋受禅后汉高祖逝世以后,逢吉一班大臣,便商议处置重威的方法。先把高祖的尸身移入后宫藏起,秘不发丧。一面矫天子诏,称重威父子,因朕小疾,便造谣惑众,应即弃市。当有禁军,把重威家宅,团团围住,擒住重威父子二人,弃尸于市,市人争食其肉。然后发丧,立皇子承祐为周王。时周王年只十八岁,史称后汉隐帝,尊李氏为皇太后,朝廷大事,一切托与郭威。

  那郭威的威权,一天强盛似一天,朝廷官吏,以及外州节度,都怨恨郭威一人。

  同时河中、永兴、凤翔三镇节度使,抗不奉命,各起作乱。郭威代隐帝领兵讨伐,一一征服。郭威班师入朝,隐帝在延寿殿设下筵宴,替郭大将军洗尘。饮酒中间,忽大风四起,推屋拔木,吹去殿门前窗,远掷十余步以外。隐帝认作怪异,便召司天监赵延义问以吉凶。赵延义奏称王者欲免灾害,莫如修德。但承祐一旦登了帝位,享尽富贵,有粉白黛绿的美女子,终日在身帝献尽妖媚,早把国家的正事,抛在脑后,日夜与宫女们玩笑着,荒淫日甚。

  说也奇怪,这汉宫中自从那日大风以后,常见怪异,有时听得空室中大哭大笑;有时在庭院中,见人影幢幢。吓得那班妃嫔,人人不敢居在室中。一群女子,一到天晚,便大家挤在一处,不敢归寝。隐帝是一个好色之徒,便以一身在众妃嫔前,周旋欢乐,日夜淫纵着,把个身体淘得枯瘦支离,把朝廷大事,付于左右嬖臣。

  此时太后之弟李业,权势最大。那苏逢吉、杨邠、史弘肇一班自命为托孤大臣,遇事便要干涉。李业怨恨日甚,与手下私党约定,率甲士埋伏在殿头,俟弘肇、杨邠一班人入朝,甲士齐起,乱刀杀死。苏逢吉在家,也被乱军闯入,割去首级。

  一面矫皇帝诏旨,至郭威营中,欲收除郭威兵权。部下将士大愤道:“天子年幼,此必左右群小所为。”郭威大悟,便留其养子荣镇守邺都,令部将崇威前驱,自将大兵,长驱来京师,声称入清君侧。那隐帝得了奏报,便遣慕容彦超等自将兵抵御。

  军屯七里居,隐帝坐小车,自出劳军。当夜彦超引轻兵袭郭威行营;郭威早已有了埋伏,用铁骑直冲慕容阵地。一时军士纷乱,死伤枕藉,彦超部下四散奔逃。

  那郭军大队追杀,隐帝匹马奔逃,行至赵村,追兵已近,左右扶隐帝上马,避入民家马厩中,被乱兵搜出杀死。此时郭威大军,已至长安城下。郭威的军士在城外驻扎,独自入迎春门,先归私宅。便有丞相冯道,领朝廷百官入见。郭威以礼拜见各官员,便带领百官入宫,相见太后,奏请早立嗣君。太后面谕道:“如今河东节度使崇,忠武节度使信,皆高祖之弟。又有武宁节度使贇,开封尹承勋,都是高祖之子,令百官议立。”郭威欲立贇,太后令郭威至徐州接新皇帝。那郭威原也服从太后命令,谁知他回至营中,将士数万,忽然大哗起来。郭威正坐在中军帐中读兵书,听得帐外一片喧哗之声,正欲派人出去查问。只见十数个为首的大将,匆匆进帐来说道:“天子须侍中自为之,将士已与刘氏为仇,不可立也。”就中一位黄将军,也不待郭威说话,即扯裂帐前黄旗,披在郭威身上,不由分说,十几位将士,把郭威一拥,拥出帐外去。帐外已搭起一座高台,众将官把郭威拥在台上,台下数万将士环立,齐呼万岁,喊声震地;立刻拔寨齐起,向南行去。在半途上,郭威修表上汉太后,请奉汉室宗庙,事太后为母。又下诏遍贴大梁城厢,晓谕人民,勿有忧疑。

  军行至七里居,窦真固统领百官,出郊外十里迎接,又齐上劝进表文。

  太后下诏,废贇为湘阴公。那四方节度使,也齐上表文,劝郭威上尊号称帝。

  郭威见臣下都归向自己,便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后周,史称周太祖。

  周太祖入居汉宫室,力求节俭,凡四方有贡献珍美宝物的,命一律罢去;搜集汉宫中旧有珍宝玉器,便一齐掷碎在庭前。

  谕群臣道:“凡为帝王,安用此物?”又发放宫女万人,一一使归父母。上下安宁,人民大悦!郭威少不读书,及至身为帝王,颇喜诗书,常就丞相李谷问字。

  这一年冬月,太祖拜谒孔子祠庙,欲下拜。左右大臣劝道:“孔子陪臣也,天子不当拜之。”太祖道:“孔子为百世帝王之师,岂可不敬?”便行跪拜礼。又谒孔子墓,禁在墓旁樵采。又亲访颜渊、孔子的子孙,拜为阜令。

  周太祖年轻的时候,出身甚是微贱,只在尧山脚下,替人看守牛羊,又上山去砍柴,在街市上叫卖。那和他早晚在一处街同伴,大家每人在臂儿颈儿上,刺一个鱼儿或是鸟儿玩耍。

  周太祖便在颈儿上,刺了一个飞的雀儿,用墨涂上,当时同伴们,都唤他为郭雀儿。待郭雀儿长大成人,有一个柴姓老人,见他体格魁梧,性情忠厚,便把女儿柴氏配给他做妻子。这柴氏天性灵敏,治家有条。后来周太祖官至枢密使,柴夫人内权甚重。待太祖称帝,立柴氏为皇后。后性格十分严厉,妒念甚深,太祖爱幸后宫,不能随时宣召,凡有举动,必先在皇后处告明。太祖因敬畏皇后,便也无可如何。太祖登位时,年已五十,后年不相上下。但夫妇三十年尚无子息,太祖与皇后都深抱忧虑。同时有妃子金氏、董氏,都生有皇子,皇后不愿继嗣妃嫔之子,只欲在皇室子弟中,立为养子。柴皇后常对太祖说道:“从来母以子贵,今日吾若以他妃之子承接嗣统,则他日太皇太后之权,将让与他人矣。”柴皇后有一兄子,名荣,深得皇后欢心,皇后欲收为养子,屡与太祖言及。太祖不忍违后意,便令荣改姓郭氏,封为晋王;朝廷百官皆知晋王,将立为太子。次年,太祖忽大病,群臣都不得进见,人心惶惶。深宫传出诏书,令晋王听政。不久太祖逝世,荣立为世宗皇帝。

  此时忽有北汉后代子孙刘钧,自立为王,举兵直犯周朝京城。世宗大怒!自统大军,至高平迎敌。两方兵士大战,未数合,那周朝右军将樊受能先领骑兵逃亡,右军兵一齐溃散,纷纷投降刘钧。世宗看了,更是愤恨!便跃马当先,亲冒矢石,领兵血战。世宗身旁有宿卫将赵匡胤,见皇帝如此奋勇,便回顾同伴道:“主危如此,吾等岂可坐视!”便自统二千人前进,奋勇杀敌,士卒亦喊杀助威,立败敌将,杀敌兵万人,刘钧乘夜逃去。当夜世宗与赵匡胤露宿营中,君臣甚是欢乐!皇后符氏,闻天子陈兵在外,便带领宫中女兵数百人,出至郊外,迎皇帝回宫。

  那符皇后原是符彦卿之女,初嫁与李守贞之子李崇训为妇,有一相士,见符氏面貌,叹为天神,说当为天下之母。李守贞大喜,便自言道:“吾妇尚能母仪天下,况吾一堂堂男子乎?”便称兵反乱。终被周太祖攻破城池,李守贞夫妇自焚而死。

  守贞子崇训,先持刀杀死弟妹,又欲杀符氏。符氏躲在夹幔中,崇训四处寻觅不得,外面兵已破门而入,崇训也自刎而死。乱兵闯入内堂,符氏持剑危坐,大声叱退乱兵道:“吾父与汝主为兄弟,何得无礼!”太祖闻之,便令人送回母家。后柴后收世宗为养子,太祖便娶符氏为世宗妇。世宗为帝,符氏亦立为皇后,那相士的话,果然大验。这符皇后生成刚强性格,在宫中每日教练女兵,教成个个精熟勇敢。世宗甚是看重她,遇有国家大事,必与符皇后商议,帝后爱情极深。今闻知皇帝露宿在外,便亲自去把皇帝接进宫来。皇后每日帮助皇帝,在宫中管理国家大政,国势便日渐兴盛。独有北汉刘钧,固守晋阳,自称汉王,不肯降服。

  当时战将中惟赵匡胤,最是有勇有谋。世宗便命赵将军带领六万人马,出清流关,倍道进攻,直攻至滁州城下,守将皇甫晖断桥死守。赵匡胤跃马过河,猛力攻城。皇甫晖在城上高声道:“人各为其主,请退三舍,俟我兵饱食而战。”匡胤笑而许之,待城中兵士开城出战,匡胤兵齐进,生擒守将,夺得滁州城池。世宗虑匡胤独力难支,便令匡胤之父赵弘殷,统领一万人马,在后策应。当夜弘殷兵至滁州城下,传呼开门。匡胤在城中传话道:“父子虽至亲,城门则王事,不敢乱启。”

  命至天明,始放他父亲入城。赵匡胤这次立了大功,世宗拜为大将军。赵将军得胜回朝,世宗常郊迎十里劳军。赵将军与世宗,并辔入城。

  当时朝廷中,惟一柴守礼十分跋扈,官为光禄卿,而权压百官。这柴守礼原是世宗的生父,子为人君,父为人臣,已是大失伦常之礼。守礼也自恃为皇帝生父,与当时将相王溥、王晏,在各处游乐,依势凌人,京师地方,人人侧目,呼之为十阿父。十阿父尝至京师酒家,酒醉,杀死店中伙伴,地方官不敢按向。独赵匡胤直言敢谏,在世宗前奏称光禄卿柴守礼,在外依势凌人,杀戮无辜。世宗明知守礼有罪,但因彼此是父子之亲,便也不忍过由殊求,只暗地令人劝守礼辞官回家。世宗为守礼建深院大宅,又为广置姬妾,使守礼安居享受,亦略尽人子之孝意。

  当时世宗因北方契丹,常入寇中国,因道路阻塞,无法追击,便先命亲军都虞侯韩通,将水陆军先行;从沧州开掘河道,直通入契丹地界,开游口三十六道,四通八达,随处可以攻契丹境地。那契丹主,却还睡在梦中,以沧州地处荒僻,平日无人留意。河成之日,世宗随统步骑兵数万,直入契丹境地。那契丹宁州刺史王洪,便举城投降。世宗下诏,以韩通为陆路都部署,赵匡胤为水路都部署。世宗自坐龙舟,沿流北进,舳舻相接,蔓延数十里。水军至独流口,益津关,契丹守将献城纳降。赵匡胤统陆路军马,攻击瓦桥关,契丹守将姚内斌,莫州刺史刘楚信,齐献纳城池。世宗军行四十二日,尽得燕南之地,便在行宫中大宴功臣,当然是赵匡胤居首功。世宗又欲再振兵威,攻取契丹幽州的地方。诸将皆劝道:“契丹重兵,均聚幽州,不当深入。”世宗心中不乐!当时回銮至大梁行宫,世宗病甚,不能行动。

  各路军马,均驻在大梁城外。在五代之世,只周世宗为最英明之主,他在即位之初,便能留心农事,令匠人刻木为农夫蚕妇,置之殿廷,早晚敬礼之。又欲均定天下赋税,先以唐元稹均田图赐诸道,诏散骑常侍艾颖等三十四人,分行诸州,均散田租。

  平日在宫中,敬礼符皇后,夫妻甚是恩爱,不肯轻易召幸妃嫔,六宫粉黛备而无用。

  但符皇后颜色渐衰,又无子息,常暗令别宫妃嫔,为皇帝荐枕,均被世宗斥退。

  符皇后自惭形秽,每伴睡至夜午,乘世宗熟睡,便换一少年妃嫔。世宗醒觉,亦一笑置之。因此渐生王子四人,此番北征回来,因路上感受风寒,病倒在行宫中,承相奏请速立太子。世宗下诏,立长子宗训为梁王。梁王奉父皇回京。看看世宗的病势,一天沉重似一天,竟至神态昏迷。世宗也自知不久于人世,便召亲信大臣范质等,入宫托孤,立梁王为太子。便对太子道:“汝父辛苦一生,以马上治天下。

  当高平一战,攻城死战,矢石落汝父左右,汝父略不动容。平日应机定策,出入意表;在朝又于政治发奸摘伏,明察如神。有暇便召儒者课读经史,商略大义。汝父性不好丝竹珍玩之物,平日不因喜赏人,因怒刑人,群臣有过,则面质责之,服则赦之,有功则厚赏之,文武参用,各尽其能。人无不畏汝父之明,而感汝父之惠。

  汝今后须处处效法汝父,亲贤人,远佞人,是治国的要道。”世宗说罢,便暝目长逝。梁王崇训,便在柩前即位,称为恭帝。

  恭帝年幼无知,一切军国大权,都在殿前都检点赵匡胤之手。此时加匡胤为检校太尉,除归德节度使。匡胤勇略胜人,处事明决,天下兵马,大半都出于赵将军部下。只因主上幼弱,大权旁落,各路藩镇,暗地都和赵将军通声气,四方都有拥戴赵将军之意。匡胤原是涿州人,父亲殷弘,娶妻杜氏,父为周检校司徒、岳州防御使;在夹马营中,生子匡胤,当时只见红光室宝,异香扑鼻。幼年便觉容貌宏伟,器度豁达。二十岁便在周朝补东西班行首,累官至殿前都指挥使,管理军政。前后六年,从世宗皇帝,经大小战阵,百数十次,无不建立大功,部下甚是爱戴。世宗尝读书,于文书囊中,得一木尺,长三尺余,上面题着一行字道:“点检作天子。”

  世宗心中不乐!此时张永德为殿前都点检,便疑张有异心,即命匡胤代张为都点检。

  恭帝初立,人心浮动,赵匡胤声望日隆,各军都有拥戴之意。此时北汉又会合契丹人马,入寇中国。恭帝令赵匡胤,统兵抵敌。当时有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与部下各将士,秘密定计,欲以出军之由,拥立赵点检为天子。那内廷官员,却还都睡在梦里。癸卯日,大军出发,军校苗训,深知天文,见日下又生一日,黑光摩荡,历久不灭。便指示部下诸将道:“此天意也。”当夜大军驻扎陈桥驿,将士相聚谈天上二日之变。

  有都押衙李处耘,大声说道:“主上幼弱,我辈出死力破敌,谁则知之,不如先册立赵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未晚也。”众将士听了,便齐声欢呼,当去把匡胤之弟匡义,书记赵普,邀至帐中商议。又打发牙队军使郭延贇,飞骑潜入京师,报殿前指挥使石守信,都虞侯王审骑,二人皆素归心赵点检。

  甲辰日,天色黎明,匡义、赵普二人,与部将进逼匡胤帐中。匡胤此时,醉卧帐中,起视,见诸将已拔剑围立,齐声说道:“诸将无主,愿拥太尉为皇帝。”匡胤不及答言,当有李处耘奉黄袍,加诸匡胤之身,众将罗拜帐下,齐呼万岁;拥匡胤出帐上马,回军至汴中。匡胤停辔回顾众将道:“汝等贪富贵,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辈之主矣。”众将皆下马齐声说道:“愿受命。”匡胤即与诸将约曰:“太后主上,我北面事者,不得惊犯。公卿皆我比肩,不得侵害。朝市府库,不得劫掠。听命者有重赏,不听命者斩首。”众军士齐声应诺,即排队徐行。乙巳日,入汴中。匡胤先遣楚昭辅往私宅,安慰家中细小。匡胤进明德门,命甲士各归营伍,自亦退居公署。

  忽见将士拥丞相范质至阶下,匡胤见之,流涕曰:“吾受世宗皇帝厚恩,今为六军所迫,一旦行此大逆,惭负天地,丞相将何以教我。”质未及答言,众将皆拔剑厉声道:“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范质与文武各官,均仓皇下拜,口称万岁。

  便请匡胤登崇元殿,行受禅礼。百官分列殿下,候至日暮,有翰林陶谷,从袖中出诏书宣读。范丞相引匡胤就殿庭北面拜受之,又扶之升殿,服衮冕,即皇帝位,册周恭帝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迁居西宫,大赦天下。因匡胤所领归德军在宋州,改国号称宋。当时有华山隐士陈搏,骑驴过陈桥,闻宋主代周之事,便仰天大笑道:“天下自此定矣。”

  自唐室亡后,梁太祖代立,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五代,五十五年,

书籍目录

艳史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