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索隐

  由于清朝出现过许多文字狱,《红楼梦》为避免受到政治干扰,使用许多暗喻曲笔,真事隐去,假语村言。于是后来许多读者怀疑其中影射时事,因而产生了各种解读。于红学研究中称为索隐派。纵使作者在首回前批自述,以此书寄托他对年轻时认识的女性的怀念。但也很可能只是假借要写女性,其实是要写当时知名人物的推托之词。

  有些清人笔记(如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张维屏《松轩随笔》),记有乾隆皇帝认为《红楼梦》是影射康熙时的权相明珠与其子纳兰容若的家事的。

  蔡元培曾主张:红楼梦隐含反清思想。明朝国姓[朱]代表红色,清朝男性需穿着满人衣冠,只有女性才能穿汉人服饰,所以红楼梦赞扬女性与推崇红色,[宝玉]影射玉玺。[悼红轩]是哀悼明朝朱家的意思。

  台湾作家高阳则推测与雍正乾隆即位的宫廷斗争有关,并写有一系列小说与论文。

  大陆有部分红学家认为:之所以有后四十回的续作,乃是一个政治行为。据考证,曹家与当时中国的皇族关系密切。《红楼梦》一书的历史、政治语境,乃是当时一场有名的政治风波“弘皙逆案”。《红楼梦》有着大量加之《红楼梦》中透露出大量的与当时官方所持的道德伦理相悖的思想,因而受到官府的干预。后四十回原稿的散轶与续作的出现,很可能是官府干预的结果。

  此外,从前八十回的文本中,尤其是从脂批批文、不同版本间的对比上看,后四十回原稿的大体情节可以推断出来。目前中国大陆学者刘心武便做过此种尝试,然而学界对此分歧颇大,褒贬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