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七节读解

作者:佚名

  要想与民同乐,要想施行王道,就要尊重世臣,亲信贤臣。所以齐宣王才说:“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孟子就告诉他,要根据人民的意愿审慎地选拔贤臣,还要根据人民的意愿审慎地罢免庸臣,还要根据人民的意愿审慎地惩处罪臣,才能够把国家治理好,才有资格做人民的父母官。这也就是第四章所说的,以民众的快乐为快乐,民众也会快乐于其快乐;以民众的忧愁为忧愁,民众也会忧愁于其忧愁。快乐以天下为准,忧愁以天下为准,如果还不能使天下人归心,是没有的事。

  孟子之意还在于,作为统治者,用人行政,当以公论为准,如果只凭自己的好恶,或者只听信某些人的谗言和褒贬,国家是无法治理好的,企业也是无法治理好的。孟子提出的这三条重要原则,具有很好的民主政治思想因素,是孟子民主思想在用人和司法上的具体反映,直到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原文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