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奇略·第三卷·形战解析

作者:佚名

  本篇以《形战》为题,旨在阐述如何运用“示形”之法战胜敌人的问题。它认为,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作战,要采用设虚形假像的“示形”之法,迫使敌人分兵处处防我。敌兵一经分散,其每一处的兵力必然薄弱;我集中兵力一处一处地打击它,就会形成以众击寡的有利态势。篇中引自《孙子兵法·虚实篇》的“形人而我无形”一语,意思是,使敌人显现真形而我真形隐蔽不露。实质上,这是一种以“示形”之法隐蔽真实企图,达到出奇制胜的作战指导思想。战争的军事目的,在于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古今中外的战争概无例外。但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巧妙地伪装自己以欺骗和迷惑敌人,否则,就不可能既消灭敌人又保存自己。因此,孙子所倡导的“示形”惑敌之法历来为兵家所强调和重视。“示形”之法的具体内容,则因不同的敌情我情而是有所不同的。本书多篇所讲到的,诸如能而示之不能,弱而示强,强而示弱,设置虚形假像,实施佯动惑敌,等等,都是属于“示形”战法的范围。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派兵围攻曹操部将刘延于白马城,曹操原打算率兵北出径援刘延,但谋士荀攸则认为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直接北救是不利的。为此,他建议曹操率兵一部到延津,伪装成“将渡河向其后”的样子,诱使袁绍“西应之”,然后乘其兵力分散之隙,派兵袭击围攻白马的袁绍军。曹操采纳了荀攸的这一建议,打败了围困白马的袁绍军,击斩了袁军大将颜良,解除了白马被困之危,创造了以佯动为“示形”内容而战胜强敌的成功战例。

原文

  凡与敌战,若彼众多,则虚设形以分其势,彼不敢不分兵以备我。敌势既分,其兵必寡;我专为一,其卒自众。以众击寡,无有不胜。法曰:「形人而我无形。」

  汉末,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操将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率兵至黎阳,将渡河。夏四月,曹操北救延。荀攸说操曰:「今兵少不可敌,若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河向其后,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操从之。绍闻操兵将渡,即分兵西应之。操乃率军兼行趋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迎战。操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之,斩良,遂解白马之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