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为大周后所作的诗词
【浣溪沙】【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长相思】【长相思】
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书琵琶背】【书灵筵手巾】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
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
【梅花二首】
(一)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阑边。
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二)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挽辞二首】
(一)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
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二)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
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
沈沈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注:沈沈,今同“沉沉”
挽辞即挽歌,哀悼死者的歌。据《全唐诗》注:“宣城公仲宣,后主子,小字瑞保,年四岁卒。母昭惠先病,哀苦增剧,遂至于殂。故后主挽辞,并其母子悼之。”由此可知,此诗是为悼念小儿瑞保与昭惠皇后二人而作,是一首合悼诗。瑞保与昭惠卒于宋太祖乾德二年,即公元964年,由此可知此诗的写作时间。据《十国春秋》记载:“初,仲宣殁,后主恐重伤昭惠后心,常默坐饮泣,因为诗以写志,吟咏数四,左右为之泣下。”可知李后主为亡儿亡妻所作诗文甚多。此二首挽辞写失子之悲与丧妻之痛,将忧思无尽的苦情表达得穷哀至恸,令人倍感悲戚,堪称合悼诗和悼亡诗的典范。
后主自失了他的爱妻,这种痛苦,这种刺激,已深种在他底心灵深处,把他从温柔沉醉的大国,拖到悲哀凄惨的境域里来,于是他的词也从“烂嚼红茸”而转变为“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凄惨调子,以后家破国亡,更给他许多词的材料。
周后生前能使后主做香艳的词,死后又影响后主做感伤悲切的词,这种功绩,是后人应该感谢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