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全文翻译

《孙子兵法》全文翻译

  《孙子兵法》第一章:始计

  1、孙子说:军事,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一定要慎重研究。

  2、通过五个方面的横向比较,得到详情: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3、道,指上级和民众心志相通,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天,指阴晴寒暑、四季更替;地,指远近、平坦艰险、开阔狭窄,和地形对部队安危的影响;将,指冷静睿智,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严格要求;法,指组织层次结构,责权划分,资金物资调配。对这五个方面,上级都必须十分清楚。清楚的能胜利,不清楚的不能胜利。

  4、所以,通过以上情况的比较,得知详细情况:哪方的领导与部下心志相通?哪方的将领有能力?哪方占有天时地利?哪方的法令能够执行?哪方的士兵强健?哪方的士兵训练有素?哪方的赏罚分明?通过这些,我就知道了胜负。

  5、将领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胜,我就留下他;将领听不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败,我就辞退他;听从了有利的计策,就创造一种势态,在外部协助我方行动。势,就是根据有利于自己的原则,掌握主动权。

  6、军事,就是诡诈。有能力而装做没有能力,要攻打而装做不能攻打,攻打近处却装做攻打远处,攻打远处却装做攻打近处。对方贪利就用利益诱惑他,对方混乱就趁机攻取他,对方强大就要防备他,对方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拨他,使其发怒而散失理智,对方自卑而谨慎,就使他骄傲自大,对方体力充沛,就使其劳累,对方内部亲密团结,就挑拨离间,使其力量分散,要攻打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在对方没有想到的时候发动进攻。这些都是军事家的胜利方法,不可事先定死。

  7、战端未开,预计会胜利的一方,因为占据的胜利条件多;战端未开,预计不会胜利的一方,因为占据的胜利条件少。胜利条件多的一方能胜利,胜利条件少的一方不能胜利,何况没有胜利条件呢?从这些情况,我就可以预见胜败

  《孙子兵法》第二章:作战

  1、孙子说:军事的原则是,轻车千辆,重车前辆,武装的士兵十万名,千里运送粮食,前后方的费用,招待宾客的用度,胶漆一类的物资,包括战车、甲胄的供应等,每天要消耗千金,这样十万的军队才可以行动。

  2、开战后,如果要很久才取得胜利,部队的锐气必定受挫折。一旦攻城,则力量将消耗完。军队长久地暴露在外则国家的财政不足。如果军队疲惫不堪,锐气被挫折,战斗力低下,物资匮乏,其他诸侯必定趁机发兵,睿智之人也不能收拾局面。所以,军事强调虽笨拙但要快速,不能寄希望长久地玩巧妙的把戏。长期用兵而对国家有利,从来没有过。所以,不了解透用兵的害处,就不能了解透用兵的益处。

  3、善于用兵的人,不用第二次征兵,不用多次运粮,从别国取得物资,从敌人那而夺取粮食,所以军队的粮草充足。军队远道运粮将导致国家和百姓贫困。靠近军队则物价高,物价高则百姓财富枯竭,而赋税和劳役则更加剧。力量耗尽,财源枯竭,中原的家庭空虚,百姓的收入,损失70%;公家的资产,由于车辆损耗,马匹疲惫,盔甲和弓箭的消耗,戟盾矛橹等等的损坏,也要消耗掉60%、

  4、所以有智谋的将军,一定会在敌国补充粮食,吃掉敌国一钟的粮食,就相当于从本国运来二十钟,在当地取得饲料一石,相当于从本国运来二十石。

  5、杀敌,因心中有怒气;抢夺敌人的利益就要抢他们的物资。在车战中,抢夺了十辆车以上的,要奖赏首先抢得的士兵,并更换车上的旗帜。把抢得的车与自己的车混编起来,对待俘虏要友善,这就是战胜了敌人而自己越发强大的方法。

  6、所以,军事强调胜利,反对拖延。懂得用兵的将帅,掌握着民众的的生死,是国家安危的主宰。

  《孙子兵法》第三章:谋攻

  1、孙子说: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投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投降是上策,击破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投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投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投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所以百战百胜,不是好中之好;不通过武力就使敌军投降,才是好中之好。

  2、上策是用谋略战胜敌人,次一等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一等是武力击败敌军,最次的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各种器械需要三个月才能作成。堆积出土山,又要三个月完成。将领气愤不过,命令士兵象蚂蚁一样地登上城墙,结果士兵被杀掉了三分之一,而城池却没有攻下,这就是攻城带来的灾难。所以善用兵者,不通过打战就使敌人屈服,不通过攻城就使敌城投降,摧毁敌国不必持久。必定要在天下争取全胜,这样不损耗兵力而利益可以保全,这就是谋攻的方法。

  3、用兵的方法是:十倍于敌就包围他,五倍于敌就攻击他,两倍于敌就分散敌军,势均力敌则能够抗击敌军,比敌军少则能够脱离敌军,不如敌军则能够避开他。所以小股军队若要坚持应战,一定会被大股军队俘虏。

  4、将领,是国家的辅助。全力辅助则国家强盛,辅助不得力则国家衰弱。国君对军队的危害有三种:不知道军队不可以前进而下令前进,不知道军队不可以后退而下令后退,这叫做拖累军队;不知道军队的内部事务而参与管理,将士会迷惑;不知道军队的权变而参与指挥,将士会起疑心。军队既迷惑又有疑心,诸侯就会趁机发难。真是自乱其军。

  5、预见胜利有五个方面:知道可战和不可战,能胜;知道怎么指挥兵多和兵少,能胜;上下同心协力,能胜;自己准备充分对抗没有准备的敌军,能胜;将领有才能而国君不牵制,能胜。这五个方面,就是预见胜利的方法。

  6、所以说:了解自己也了解对方,每一次战斗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对方而了解自己,胜负的机率各半;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败

  《孙子兵法》第四章:军形

  1、孙子说:以前善于打战的人,先使自己不可被战胜,以等待战胜敌人的机会。不能被战胜,在于自己;能否战胜敌人,在于敌人那一方。善于打战的人能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能使敌人一定会被我军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却不能强求。

  2、不能被战胜,是因为防守;能够战胜,是因为进攻。防守是因为兵力不足,进攻是因为兵力超过对方。善于防守的部队,象藏在极深的地下而不被发现,善于进攻的部队象从天而降,敌不及防。这样,能够保全自己而获得全胜。

  3、预见胜利不能超过平常人所知,不是好中之好;胜利了天下人都说好,也不是好中之好。举起野兽的一点毛尖,不算有力气,看得见太阳和月亮,不算视力好,听得见雷声,不算听力好。古时候善于用兵的人,战胜那些容易被战胜的敌人。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没有智慧的名声,没有勇武的功绩,而他的战绩不会有闪失。之所以不会有闪失,是因为他的措施已经胜利了,只不过打败了已经败的敌人罢了。所以善于打战的人,自己处于不被战胜的境地,而不会放过任何击败敌人的机会。

  4、所以打胜仗的部队是在掌握了胜利条件之后才投入战斗,打败仗的部队先投入战斗,才寻求胜利的条件。善于用兵的人,时时保持道的凝聚力和法的真确实施,就掌握了胜利的决定权。

  5、兵法:一是土地的大小,二是物资资源的容量,三是部队的数目大小,四是双方兵力的比较,五是得出胜负。土地的大小决定资源的容量,资源的容量决定部队的数目,部队的数目决定双方兵力的比较,双方兵力的比较得出胜负。

  6、胜利之军用镒对铢,从而取得对比优势,失败之军用铢对镒,没有对比优势。胜利者打仗,象在极高的山顶挖开山涧积水,势不可挡,这就是形

  《孙子兵法》第五章:兵势

  1、治理大军团就象指挥小部队一样有效,依靠合理的编制;指挥大军团作战就象指挥小军队作战,依靠有效的指挥;整个部队与敌对抗而不会失败,依靠奇正兵势。部队攻击敌军,就象用石头打鸡蛋一样轻而易举,是兵力虚实不同。

  2、所有的战争,都是以正兵相交合,以奇兵制胜。善于出奇兵的人,就象天地运行一样无穷无尽,象江海一样永不枯竭。终而复始,象日月运行。去了又来,象四季更替。音乐的基本音阶不过五种,然而五种音阶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听不完;基本色调不过五种,但五种色调的组合变化,永远看不完;基本的味道不过五种,而五种味道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尝不完。战势不过奇正两种,而奇正的组合变化,永无穷尽。奇正互相转化,就象一个永无尽头的循环,谁能使它穷尽呢?

  3、湍急的流水能漂动大石,是来势宏大;迅猛的猛禽能捕杀雀鸟,是节奏迅猛。善战者,来势大,节奏快。象拉开弓弩那样蓄势,象扣动扳机那样突然射出。

  4、战场上事态万端,能对付混乱局面但要自己阵脚不乱;战场情况模糊不清,要阵形排布得当,就不会失败。自己治理有序,却假装混乱,自己勇敢,却假装胆怯,自己强大,却假装弱小。治理有序或者混乱,是部队的编制;勇敢或者胆怯,是部队的兵势;强大或者弱小,是部队的军形。

  5、善于调动敌军的人,向敌军展示一种姿态,敌军必然会跟从;给予敌军,敌军必然接受。以利益调动敌军,用重兵等待敌军。

  6、所以善战者,依靠势态,而不苛求于个人,能选择人员从而创造好的势态。能创造好势态的人指挥部队作战,就象转动木头和石头。木石的性情是处于平坦就静止,处于陡峭倾斜就滚动,方形容易静止,圆形容易滚动。善于指挥打仗的人创造势态,就象在极高的山上滚动圆石,来势宏大

  《孙子兵法》第六章:虚实

  1、先到达战地等待敌军的部队,精力充沛,后到达战地马上投入战斗的部队,精力疲惫。善战者,制约敌人而自己不受敌人制约。能够使敌人自动前来,是用利益来引诱;能使敌人不能来到,是妨害他。所以敌人精力充沛就能使他疲劳,敌人粮食充足就能使他饥饿,敌人安静不动,就能使他不得不行动起来。

  2、向敌人无法增援的地方进攻,在敌人无法预料的时间出兵。行走很远而不劳累,因为走在无人抵抗的地方。发动进攻就一定会攻占,因为攻击的是敌人忽于防守的地方。防守起来一定坚固,因为守住了敌人一定会进攻的地方。所以善于进攻的将领,敌人不知道要怎样来防守他;所以善于防守的将领,敌人不知道要怎样来进攻他。微妙啊,到了无形的境地;神奇啊,到了无声的境地,所以能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

  3、发动进攻而敌人无法抵御,因为冲击了敌人的虚弱之处;部队撤退而敌人无法追击,因为速度极快敌人无法追上。所以我军要交战,敌人就算垒高墙挖深沟,也不得不与我军交战,因为我军攻打他必定要救援的要害之处;我军不想与敌军交战,虽然只是在地上画出界限而防守,敌人都不能与我军交战,因为掉转了敌军的行进方向。

  4、所以敌军处于暴露而我军处于隐蔽,我军兵力集中而敌军兵力分散。我军集中一处而敌军分为十处,就能形成我以十对敌之一的局面。这样,我军人数众多而敌军人数稀少,就能以多胜少,没有敌军能够与我军对抗。敌军不知道我军会在哪里与他交战,就会处处防备,防备的地方越多,能够与我军对抗的就很少了。所以防备前方,则后方空虚,防备后方,则前方空虚,防备左方,则右方空虚,防备右方,则左方空虚,所有的地方都防备,则所有的地方都空虚。部队数量少,是因为要防备敌人;部队数量多,是因为迫使敌人防御自己。

  5、既知道战斗的地点,又知道战斗的时间,就可以奔赴远地而交战;既不知道战斗的地点,又不知道战斗的时间,则左军不能救右军,则右军不能救左军,则前军不能救后军,则后军不能救前军,根本不用谈什么交战在十里使外或近的几里之外。依我看,越国虽然兵多,对胜利又有什么帮助呢?所以说:胜利可以争取到。敌人虽然多,可以使他们没办法参加战斗。

  6、通过分析,了解计策的有利或不利;通过试探,了解敌人的动静规律;通过侦察,了解地形对部队生死的影响;交战可以了解自己胜过和不如敌人的地方。所以,向敌人展示姿态,到达根本没有迹象可以捉摸的境地。不可捉摸,则隐藏再深的间谍也不能窥探,智谋之士也不能想出对策。根据敌情取胜,摆在众人面前,众人也看不出奥妙。人们都知道我取胜的方法,却不知我取胜的方法中包含怎样的制胜道理。所以每次取胜的情况都不重复,能够对付任何不同的情况。

  7、用兵就象流水,水流动规律是避开高处,流向低处,军队的走向是避开实力强大的敌人,打击虚弱的敌人;水根据地形来决定流向,军队根据敌情来取得胜利。所以用兵没有惯例常规,流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去向。能够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取胜的人,可以称为用兵如神。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相互克制,四季变更没有一定的天数,白天的时间长短会变化,月亮的圆缺也时时不同

  《孙子兵法》第七章:军争

  1、孙子说:所有指挥军队的原则,将领受命于国君,召集人马,两军对垒,没有比军争更难的事。军争难就难在,变迂回为直接,变患难为利益。所以通过利益引诱,使敌人走弯路,比敌人后行动,却比敌人早到达,这就是知道迂直计谋的人。

  2、军队争夺的是利益,但全军都去争利则很危险。带领所有的部队去争夺利益则不可能到达,抛弃部队去争夺利益则辎重装备会丢失。所以卷起盔甲快速前进,白天黑夜不休息地急行军,奔跑一百里去争利,则三军之将会被擒拿。体力好的士兵先到,体力差的士兵后到,基本原则是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马到达;奔跑五十里去争利,会损失先头部队的将领,而只到了一半的人马;奔跑三十里去争利,只到三分之二的人马。这样,部队没有辎重设备就会失败,没有粮食则人员会死亡,没有物资储备则无以为继。

  3、所以不知道别人的计谋,不要和他们结成联盟;不知道山林,险阻和沼泽的地形分布,不能行军;不借助向导,不能得到地利。战争是建立在诡诈的基础上,以利益为行动的指南,以分兵与合进的转化为变化。部队的行动要象风一样快速,缓慢移动要象树林一样有条不紊,攻击要象大火蔓延一样来势迅猛,不动时要象山岳一样巍然挺立,象云遮月一样难以捉摸,象迅雷一样快速而猛烈。俘掠敌人的乡村,割占敌人的地盘,分夺利益。根据实际情况,见机行事。先知道变迂为直的人将获胜,这就是军争的方法。

  4、《军政》说:“战场上远距离讲话听不见,所以设置了锣鼓;相互看不见,设置了旗帜、锣鼓和旗帜用来同一部队的行动。行动既然同一了,勇敢的人不能独自前进,胆怯的人不能独自退却,这就是指挥大部队的方法。所以晚上打仗多用火把和锣鼓,白天打仗多用旗帜,就是把调动变化传达给部队。

  5、可以打击敌人的士气,可以打击将领的心理。早上,人的气势锐利,白天气势低迷,晚上人心厌战思归。善于用兵的人,避开敌人锐利的气势,趁其气势低迷厌战思归时,实施打击,这是懂得利用气势。以我军的治理严整对付敌军的混乱,以镇定对付敌军的哗变,这是懂得利用心理。到达近处的战场,对付远到而来的敌人,我军精神饱满,对付劳累的敌人,我军粮食充足对付敌人缺粮饥饿,这是懂得利用气力。不要攻打旗帜整齐的队伍,不要攻打阵容强大的军队,这是懂得掌握变化。

  6、所以,用兵的原则是,不要仰攻高山上的敌人,敌人背靠山冈不要正面进攻,敌人假装逃跑,不要追击,敌人的精锐部队不要攻打,敌人的诱饵不要贪食,归国的部队不要去阻拦,包围敌人要留有缺口,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则

  《孙子兵法》第八章:九变

  1、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领受命于国君,召集人马。在难行之地不要舍营,在交通要道要与四方结交,在绝路不要停留,要赶快通过,在容易被包围的地方要运用谋略,陷入死地则要坚决作战。有些道路不要走,有些敌军不要攻击,有些城池不要攻打,有些地域不要争夺,有些国君的命令可以不接受。

  2、所以懂得怎样变通带来好处的将领,懂得用兵;不懂变通的将领,就算了解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形对他的益处;治理部队而不知道变通,就算知道五利,也不能把部队的能量充分发挥出来。

  3、有智谋的人考虑事情,必定对益处和害处都考虑周全。考虑益处的同时照顾到害处,事情就会顺利进行;考虑害处的同时照顾到益处,忧患可以解除。用忧患来使诸侯屈服,以某项基业来使诸侯出力,以利益引诱诸侯自动前来。

  4、所以用兵的原则是:不抱敌人不会来的侥幸心理,而依靠我方的准备充分,等待敌人来;不抱敌人不会攻击的侥幸心理,而依靠我方稳固的防御,能够不被攻破。

  5、将领有五种危害:有死战的心理,会被杀死;有偷生的心理,会被俘虏;性情暴躁,会被辱骂激怒,从而失去理智;爱好廉洁的名声,会被羞辱,从而引发怒气;爱护民众,会被过多的杂事困扰劳累。所有这五种情况,都是将领的过错,用兵的灾难。军队覆没,将领牺牲,必定是这五种危害,一定要仔细慎重。

  《孙子兵法》第九章:行军

  1、孙子说:"大凡对军队的安顿处置以及对敌情的观察判断,有如下原则:通过山地,须依傍溪谷,面南朝阳,而居隆高之地,不可仰攻居高临下之敌,这是在山地处军的一般方法原则。横渡江河,一定要远水驻扎;敌若涉水而来,切勿在水中迎击,而要等他们渡过一半左右时再攻击,这样较为有利;如果想同敌人交战,则不要傍水而阵,以免陷于被动;要居高面阳而处;勿居下游而面迎水流,这是在江河湖汊地带处军的一般方法原则。通过盐碱池沼地带,一定要赶快离去,不要停留;若在此地与敌人遭遇,则需依傍水草、背靠林木而居,这是在盐碱池沼地带处军的一般方法原则。在开阔平原地区,亦须择无坎陷之地而居,将主要侧翼倚托高地,前低后高,这是在平原地带处军的一般方法原则。掌握上述四种处军原则,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乃是黄帝之所以战胜周围部族酋长的原因所在。

  2、大凡驻军,总是喜欢干燥的高地,而不喜欢潮湿的洼地;重视向阳之地,而避开阴暗之地;傍水草而居以便休养人马,背高依固而处以便军需物资供应。这样,军中疫病不生,必胜才有保证。如遇丘陵堤防,一定要据其南面朝阳之处,而将主要侧翼倚托于它。根据上述原则处军之所以对军队有利,都是由于能充分发挥地理条件的辅助作用所致。

  3、上游下雨,水沫流至,要想涉渡,就需等到水势稳定以后。

  4、大凡要通过"天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与"天隙"这"六豁"之地,必须尽快离去,不要接近。我军要远离它,而让敌人靠近它;我军要面向它,而让敌人背靠它。

  5、驻军附近若有山险水阻、坑坎沼泽、芦苇丛生、林木茂密、草树蒙笼之处,必须认真地进行全面彻底地搜索,因为这都是隐藏敌人奸细的地方。

  6、敌人逼近而安静的,是它有险可恃;离我军较远就来挑战的,是企图诱我前进;不据险而据平地宿营的,其中必有利便之处。

  7、林木摇动,是敌人伐木开道,隐蔽来袭;草丛中设有许多障碍物,是敌人搞的疑兵之计;鸟雀惊飞,是下面有伏兵;野兽骇逃,是敌人大举前来突袭。

  8、尘埃高起而锐直,是敌人的战车奔驰而来;低矮而广阔,是敌人的步卒正在开来;疏散而呈条缕状,是敌人在曳柴而走,伪装诈我;稀少而往来移动,则是敌人正在以轻兵安营扎寨。

  9、措辞谦卑,但却在加强战备的,是敌人在准备进攻;措辞强硬而又做出要进攻架势的,则是要准备撤退。

  10、轻车先出,部署在两翼的,是在布列阵势;敌人尚未受挫,却来请求讲和的,是敌人在搞阴谋;敌人急速奔走而布列战车的,是在期待同我决战;欲进不进,欲退不退的,是在诱我上钩。

  11、敌兵斜倚兵杖而立,是饥饿的表现;役卒汲水而先饮,是干渴的表现;敌人见利而不去夺取,是疲劳的表现。

  12、乌鹊群集,下面必无敌人;夜间惊呼,是恐惧不安的表现;军士自相扰乱,是将帅威令不重的表现;旌旗摇动不整,是军纪不严队伍混乱的表现;军吏烦怒,是军队疲惫的表现;杀马而食,是军队缺乏粮食的表现;饮具悬置不用,军不归幕而暴露野宿,这就是计穷势极而准备拼死的穷寇了。

  13、絮絮叨叨、慢声细语地讲话,是不得人心。频繁赏赐,是处境困迫。动辄处罚,是一筹莫展。先行刻暴而后又害怕其部众,那就是最不精明的了。

  14、敌遣使者前来致礼言好,是想休兵息战。敌若逞怒而来,久不与我交战,而又不退去,就一定要谨慎观察它的举止动向了。

  15、兵众不在越多越好,只要不刚武轻进,并能集中兵力、判明敌情和取得部众的信任支持就行;只有那种没有头脑而又轻敌的人,就一定要做敌人的俘虏了。

  16、士卒尚未亲近归附,就严刑峻法。那么,他们就不会心悦诚服;不服,就难以用来作战。士卒已经亲近归附,但若仍不厉行军法军纪,那也不可用来作战。所以,应以恩仁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而使之悦服,同时也须以刑威去整治部众的行为而使之齐一。这样,就必能取得部众的爱戴和敬畏。法令若于平素就能得到贯彻执行,在此情况下指挥部众作战,部众就会服从;法令若平素就得不到贯彻执行,在此情况下去指挥部众作战,部众就不会服从。只有使军纪法令行之有素,才能与部众和睦相处,并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拥戴。

  《孙子兵法》第十章:地形

  1、孙子说:地形有通形、挂形、支形、隘形、险形、远形六种。我可以去、敌也可以来的,叫通形。在通形地区,要抢先占领隆高朝阳之处驻扎,并确保粮道畅通。这样再与敌交战就较有利。可以前往而难以返回的,叫挂形。在挂形地区,敌若无备,就迅速出击而战胜它;敌若有备,出击而不能取胜,又难以返回,就不利了。我方出击不利,敌人出击也不利的,叫支形。在支形地区,敌虽以利诱我,我也不要出击,而率众撤离,待敌人出来一半时再攻击它,这样有利。在隘形地区,我若首先占领,一定要封锁隘口以等待敌人的到来;如果敌人首先占据,并已封锁隘口,就不要去打它,若还没有封锁隘口,就可以打它。在险形地区,我若首先占领,一定要驻扎在隆高向阳之处,以待敌人到来;敌若首先占领,那就率部离去,不要打它。在远形地区,双方地势均等,难以挑战,战也不利。上述六条,是利用地形的一般原则,是将帅的重大责任所在,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2、军事上有所谓"走"、"弛"、"陷"、"崩"、"乱"和"北"六种现象。这六种现象,并非由地理条件造成的祸害,而是由将帅的过失造成的。凡敌我双方地理形势均等,但却要以一击十,这样就必然会弃甲曳兵而逃,这叫"走"。士卒豪悍而将佐懦弱,军政弛坏,不能统辖管束,指挥松散无力,这叫"弛"。将佐豪悍而士卒懦弱,一旦与敌交兵接战,独将佐奋力,则势必为下所累而陷于败没,这叫"陷"。偏裨校佐怨怒而不服主将之命,遇敌忿而擅自出战,主将又不知他的才能,如山自内部崩坏,这叫"崩"。将帅懦弱缺乏威严,管理教育无章法,官兵关系紧张失常,布兵列阵又杂乱不整,这叫"乱"。将帅不能正确判断敌情,而以少击众、以弱击强,溃围决胜,又无选拔之精锐,那就必然要败北,这叫"北"。以上六种情况,都是造成战争失败的原因,将帅的重大责任所在,是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3、地形是用兵打仗的辅助条件。正确判断敌情以克敌制胜,考察地形地势的险厄平易和算计道路的迂远近便,这是高明的将帅所应懂得的道理和应掌握的法则。明白这一点并用于指挥作战,就一定能胜利;不明白这一点,去指挥作战,就一定会失败。

  4、按照一般作战规律,如有必胜把握,即使国君不让打,坚决打就是了,而无须听从君命;但据一般作战规律,没有必胜把握,即使国君要打,也可不顾君命而拒绝出战。所以,身为将帅,需进不求战胜之名,退不避违命之罪,只求保全民众的生命财产和符合国君的根本利益就行,这样的将帅才是国家最可宝贵的财富。

  5、看待士卒如同看待婴儿一样,那就可以和他们一起去共患难;看待士卒如同看待爱子一样,那就可以和他们一起去同生死。但若一味厚养而不能使唤,一味宠爱而不能使他们听从号令指挥,违法乱纪而不能整治,那就有如娇生惯养的孩子,不能用来打仗了。

  6、只知道自己的部队能打,而不知道敌人不可以打,胜利是没有把握的;只知道敌人可以打,而不知道自己部队不能打,胜利也是没有把握的;知道敌人可以打,也知道自己部队能打,但不知道地形不利于作战,胜利也同样是没有把握的。所以,懂得用兵打仗的人,他行动起来不会迷惑,策略措施能变化多端而不会穷竭。所以说: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克敌制胜就不会出问题;如果再了解天时地利,那么,胜利的取得就有绝对把握了

  《孙子兵法》第十一章:九地

  1、孙子说:按照用兵的一般法则,战地形势可分为如下九种,即:"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在本国境内与敌作战的,叫散地。进入敌境不远之处作战的,叫轻地。我军占领对我有利,敌军占领也对敌有利的,叫争地。我军可以去,而敌军也可以来的,叫交地。有多国交界,先到就能取得多数诸侯同情支持的,叫衢地。深入敌境,背后城邑已经很多的,叫重地。山高水险、林木茂密、水网纵横,凡难以通行的,叫圮地。进军之路狭隘,回归之路迂远,敌人可以少击众的,叫围地。疾速进战就可以存活,不疾速进战就可能败亡的,叫死地。

  2、因此,在散地,不宜与敌作战;进轻地,不宜停留;处争地,不要唐突出击;遇交地,慎无贸然断敌通道;逢衢地,则注意结交诸侯;深入重地,则需掠以继食;碰上圮地,要迅速通过;陷入围地,要运谋设计以脱困境;若置之死地,那就要奋勇作战以死里求生了。

  3、所谓古时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使敌人首尾不相策应配合,主力部队和非主力部队不相协同依持,官兵不能相互救援,上下不能收聚合拢,士卒散离不能集中,即使凑合一起,也杂乱不整。总之,有利就打,不利则不打。

  4、请问:若敌人众多且部伍严整而前来攻我,用什么办法对付它呢?回答是:先打掉它最重视的有利条件,那它就会乖乖地听从我的摆布了。

  5、用兵打仗的原则,主要是靠动作神速,乘敌猝不及防,从意想不到的道路,去攻击它虚懈无备之处。

  6、大凡进入敌国作战的一般原则是:越是深入敌境,士卒心志就越是专固,敌人就越是不能战胜我军;同时,要在敌人富饶的乡村进行抄掠以保证我军人马给养的补充接济;要切实注意部队的保养而不要劳顿,增强士气,养精蓄锐,部署兵力,巧设计谋,使敌莫测我军虚实及意图。

  7、将部众投向无路可走的绝境,他们就会产生一种纵使战死也不败退的心理;既有这样必死的决心,怎么能得不到将士们的奋力作战呢?士卒深陷危亡之境,就不恐惧;走投无路,就心专志固,不会动摇;深入重地,就心坚志齐拘而不散,迫不得已,就会拼命死战。所以,这样的军队不经调治就会自行戒备;不用要求就会积极完成任务;不待约束就能亲和团结;不待号令就能服从;禁止妖祥迷信,消除惑人之言,他们就至死也不会败退。

  8、我军将士没有多余的钱财,并不是不爱财物;他们拼命死斗,并不是不想长寿百年。当作战命令发布之日,士卒们坐着的泪洒衣襟,仰卧的泪流满面。把他们投到无路可走的绝境,就会像专诸和曹刿那样勇敢杀敌了。

  9、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使部队像率然一样。率然是恒山的一种蛇,这种蛇,打它的头部,尾部就来救应;打它的尾部,头部就来救应;打它的腹部,头部和尾部都来救应。请问:可以使军队像率然那样吗?回答是:可以。吴国人和越国人虽彼此相互仇视,但当他们同舟共济时,相互救援就像人的左右手一样。因此,用并联战马和掩埋车轮来表示阵法的严整和稳固是靠不住的;能使三军之众无不齐力同勇,才是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所应坚持的原则要求。能使高下、险易等不同地形地势,都得其所用,这是掌握地理条件的原则要求。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使三军部众携手团结得像一人一样,这是由于客观环境条件迫使他们不得不这样做的缘故。

  10、作为统帅,他要做的事,最重要的是沉着冷静和深谋远虑地考虑决定必胜之策,同时也要公正而严整地搞好军队的管理教育。要能蒙蔽士卒的耳目,不使他们知道军政大事;临时变更业已布置停当的事情,中途改易原来的计划,让人摸不着头脑;经常改换防地,故意绕道行军,使人莫明其妙。对部众下达战斗任务,就如同登高而抽去梯子那样让他们后退无路。将帅统率部队深入敌国而发出战斗命令,就像驱赶羊群,驱过来,赶过去,他们都只知听从指挥,而不知究竟要到哪里去。聚拢三军部众,将它们投于险境,这就是统帅的要务。对各种不同地理环境条件的处置,对攻防、进退等不同策略原则的正确运用,以及对部众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心理变化规律的了解掌握,这些都是将帅所不可不审慎考察研究的。

  11、大凡进入敌国境内作战的一般规律是:进入敌境越深,部众就心专志固;进入敌境越浅,军心就易散离。离开本国进入敌境作战的,那是绝地。四通八地的,是衢地。深入敌境的,是重地。进入敌境而不深的,是轻地。后背险固而前阻隘路的,是围地。走投无路的,是死地。

  12、所以,在散地,要使部众心志专一;入轻地,要使部队急速行进;处争地,要使迟后者快速跟上;遇交地,要懂慎防守;逢衢地,要加强巩固与邻国诸侯的结交;深入重地,要掠敌继食;碰上圮地,要赶快通过;陷于围地,要堵塞缺口,示无所往;置之死地,那就要显示出必死的决心,以拼命求活了。部队心理的变化规律就是这样:一被围困,就想抵抗;迫不得已,就会狠命死斗;深陷危境,就会言听计从。

  13、不了解列国诸侯的战略意向,就不能与它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等地理情况,就不能行军;不用向导,就不能得地利。如上几个方面的事,如果有一项不知道,就不能算是"王霸之兵"。所谓"王霸之兵",讨伐大国,能使其惧我而聚拢不起兵众;把兵威加到敌人头上,能使其得不到盟国诸侯的配合策应。所以,即使不争着去与天下诸侯结交,也不在天下诸侯间蓄养自己的权势,为了伸展自己的抱负,只要把兵威加到敌人头上,就可拔取它的城邑,毁灭它的国家。

  14、施行超出惯例的奖赏,颁布打破常规的命令。指挥全军部众就像指使一个人一样。只让他们去做具体的事情,而不向他们说明谋略意图;只让他们去承担风险,而不告诉他们可以解脱的办法。把他们投入亡地,他们就会拼命求活;让他们陷入死地,他们就会死里求生。军队陷于危亡的境地,就能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从而夺取战争主动权,化害为利,转败为胜。

  15、所以,用兵打仗这种事,关键就在于能审慎考量敌人的意向,集中兵力于主攻方向,纵千里奔袭,也要擒杀敌将。这就是所谓能用妙策成大事啊。

  16、因此,作战行动开始之时,就需封锁关口,销毁通行符证,不许敌使往来,同时在庙堂誓师,以励三军。敌人一旦有隙可乘,必须采取迅速行动,乘机而入,并抢先夺取其所仗恃的有利条件,而不必同它约期会战。破除成规,因敌变化,灵活决定自己的作战行动。开始时,要像处女一样沉静以等待时机;敌人一旦弱点暴露,就须像脱兔那样采取迅速行动,使它来不及抵抗

  《孙子兵法》第十二章:火攻

  1、孙子说:大凡火攻,其形式不外如下五种,即:一是烧其营舍,焚其人马;二是烧其委积,使其粮秣不继;三是烧其辎重,使其器用不供;四是烧其库室,使其财货不充;五是烧其险阻通道,使其转运不灵。

  2、实施火攻,必须有引火之物,这些引火之物平时就要有所准备。发火要有一定时间,起火要有一定日期。所谓一定时间,是指气候干燥;所谓一定日期,是指月球行经箕、壁、翼、轸这四个星座的时候。当月球行经这四个星座的时候,就是风起的日子了。

  3、大凡实施火攻,就必须根据上述五种不同火攻方式的灵活运用而派兵配合接应。若在敌人内部放火,就须及早派兵从外边策应;若火已烧起,而敌人仍然保持安静的,要观望等待一下,不要贸然进攻;等火势已尽,再视情况,可以进攻就进攻,不可以进攻就停止。不过,也可以从外面放火,而不必等待内应,只要时间合适就行。放火要在上风,不可从下风迎击敌人。白天风刮久了,到夜间就会停下来。大凡指挥军队作战,都必须懂得上述五种火攻形式的灵活运用,一旦发火的时日到来,就施行火攻。

  4、译文:所以,用火来辅助进攻,成效就显著;用水来辅助进攻,攻势就更能加强。但水却只能阻断敌人,而不能摧毁敌人。

  5、搞军事斗争,而不审慎考量和正确对待它可能对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所产生的后果,那是很不妙的,而这也就是古语所说财耗师老的所谓"费留"。所以,明智的国君要慎重考虑这件事,贤良的将帅要认真对待这件事。事非有利,就不要行动;非有所得,就不要用兵;非危迫至极,就不要开战。国君不可以一时的怨忿而发动战争,将帅也不可以一时的恼怒而贸然出战。符合国家利益就行动,不合就停止。怨忿还可以变成喜悦,恼怒也可以重新变成高兴,但一旦国家亡了,就不能复存,人死了就不能再生。所以,明智的国君要慎重,贤良的将帅要警惕,这是安定国家和保全军队的重要原则。

  《孙子兵法》第十三章:用间

  1、发动十万大军,开到千里之外打仗,这消耗的百姓的费用,公家的俸禄,每天消耗极高,国内国外骚动不安,道路两旁挤着无事可做的人,有七十万家。两军对垒几年,就为了争夺一天内的胜利,却吝啬俸禄钱财,不肯拿出来用于打探敌情,真是愚蠢至极,根本不是民众的好将领,不是领导的好辅佐。

  2、英明的领导和睿智的将领之所以一行动就可以取胜,比一般人更成功,是因为事先了解情况。要事先了解情况,不可迷信鬼神,不可用别的事做类比,不可相信星辰的位置,一定要取自了解情况的人。

  3、使用间谍有五种: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同时起作用,敌人不知道其中的规律,真是玄妙,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乡间,是利用当地居民;内间,是利用对方的官僚;反间,是利用对方的间谍;死间,故意传播假消息,使我方的间谍得知,传递给敌间;生间,能够获得情报活着返回来。

  4、所以军队里的事,与间谍关系最亲密,对间谍的赏赐最丰厚,与间谍进行谋划最隐秘。不是睿智的将领不能用间,不是仁慈义气的将领不能用间,不精细谨慎就不能分辨真实的间谍资料。微妙啊!没有哪个地方不用间谍。间谍工作还没有开始,秘密就泄露出去,间谍和得知秘密的人都要处死。所有要攻击的敌军,要攻打的城池,要杀死的人,都必须事先了解清楚其守卫将领,左右亲信,门卫和幕僚的姓名,这些都必须通过我方的间谍探听清楚。

  5、一定要搜寻来间探我的敌间,用重金收买他,引导他,然后放走他,反间就可以利用了。通过反间了解情况,乡间和内间就可以得以使用了;通过反间了解情况,死间可以散布假情报,使敌人知道;通过反间了解情况,生间可以如期返回。五种间谍的机密,领导必须全面了解,也必定通过反间才能了解,所以对反间的待遇一定要丰厚。

  6、当初殷之所以能够兴旺起来,因为伊挚在夏朝;周朝之所以能够兴旺起来,因为姜子牙在殷朝。所以英明的领导和贤能的将领,能够以很有智谋的人做间谍,必定成就大功。这是军事的要点,是军队行动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