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的发展

  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但先秦时期并没有道家这一名称。用“道家”一词来概括由老子开创的这个学派是由汉初开始的。这时,道家也被称为道德家。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写过名为《论六家要旨》一文,把先秦学派概括为道德、儒、墨、名、法、阴阳六家,并阐述了六家要旨和得失。他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采,事少而功多。”汉初道家思想普遍流行,加之司马谈也是道家思想信徒,所以他给予了道家最高的评价。他指出道家兼有其他五家之长,同时避免了它们的短处。

  用来治国修身,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汉代淮南王因谋反而自杀,谋反者使用的理论武器是黄老之学,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受到了严重挑战,使道家思想逐渐走向没落。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从此不再成为中国主流思想。之后道家思想渗透在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中,魏晋玄学是最明显的复兴思潮。

  先秦各家内部,一般都可以区分出众多派别,道家也不例外。东汉班固所作的《汉书‧艺文志》中,共列有道家著作37种,933篇,它们大多作于先秦时期。

  道家思想的主要流派有:老子、庄子、黄老学派,此外杨朱思潮可能影响了老子和庄子,同时又融会于两者中。不同的学派之间思想重心也不同,或偏于治国,或偏于治身。司马谈所说道家,主要指黄老学派。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1La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