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术》苏洵

  【《心术》导读】

  《心术》是《权书》(苏洵的一组策论,共十篇)中的一篇,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分治心、尚义、养士、智愚、料敌、审势、出奇、守备等八个方面,而以治心(即将帅的思想与军事素养)为核心,所以标题叫“心术”。

  其中包含着一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但也有诸如“怀其欲而不尽”、“士欲愚”之类的封建权术。全篇段落分明,井井有条。

  【《心术》原文】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

  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心术》译文】

  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

  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非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后来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用正义激愤士气,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

  作战的措施大致是: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培养士气;当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使农民无所顾忌,安心耕种,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用丰盛的酒食等物慰劳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养精蓄锐,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胜利,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使用战士要注意不让他们完全实现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所以战士们常常积蓄着怒气,心中怀有欲望却不能完全实现。怒气没有消除干净就有余勇可贾,欲望没有完全实现就将继续追求,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如果不修养心性,战士们打了一次胜仗后就不能继续作战了。

  将领要聪明而严厉,战士要愚昧。聪明就不可预测,严厉就不可冒犯,所以战士们都把自身完全交出来听从命令,怎么能不愚昧呢?惟其战士愚昧,然后才能跟他们一道舍生忘死。

  大凡出动军队,要了解敌方的君主,了解敌方的将领,然后才能够出兵于危险的地方。魏将邓艾率兵伐蜀汉,从阴平小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用绳子拴着士兵从山上坠下深谷,如果不是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那么百万大军也可以坐而捆绑擒获。邓艾本来就对刘禅轻慢,所以才出兵于危险之地。因此,古代的良将,能用大军去试探敌人的强弱、虚实,同时也用敌人的反应来衡量自己,这样就可以决定行动方针了。

  作为主将的原则是:明白道理然后可以出兵,了解形势然后可以增兵,懂得节制然后可以用兵。明白道理就不会屈服,了解形势就不会丧气,懂得节制就不会困窘。见了小利益不动心,遇上小祸难不回避。小利益、小祸难不值得辱没我的本领,然后才能够应付大利益、大祸难。只有善于培养本领又自爱的人,才无敌于天下。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一静可以控制百动。

  军队自有长处和短处,无论敌我都如此。请问:我方的长处,我拿出来运用,敌人却不与我较量;我方的短处,我隐蔽起来,敌人却竭力与我对抗,怎么办呢?回答道:我方的短处,我故意显露出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我方的长处,我暗中隐蔽起来,使敌人轻慢而陷人圈套。这就是灵活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方法。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但有所依靠。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就知道牺牲了也不值得可惜;有所依靠,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手握一尺长的鞭子,面对着猛虎,敢于奋力呐喊而挥鞭打击;空着手遇上了蜥蜴,也会吓得面容变色连连后退,这是人之常情。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带兵了。假如赤身露臂但手握着剑,那大力士乌获也不敢逼近;要是头戴着盔,身穿铠甲,靠着武器而睡觉,那小童也敢弯弓射杀了。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能够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那就威力无穷了。

  【《心术》注释】

  治心:指锻炼培养军事上的胆略、意志和吃苦的精神等。

  麋:鹿类的一种。

  左:附近。

  瞬:眨眼。

  制:掌握

  上:通“尚”,崇尚。

  怒:激发

  烽燧: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燃火叫“燧”。

  斥堠:古代用来瞭望敌情的土堡,这里指放哨、瞭望。

  犒:犒赏,旧指用酒食或财物慰劳将士。

  优游:闲暇自得的样子。

  挫:挫折,这里指打了败仗。

  厉:激励。并天下:兼并天下。

  黄帝:传说中我国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相传曾在战争中多次取胜,打败了炎帝、蚩尤,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

  殆:通“怠”,懈怠。

  智:有智慧。

  严:有威严。

  欲:应该。

  委:委屈。

  邓艾缒兵于蜀中:邓艾,三国时魏国的将领,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他率兵从一条艰险的山路进攻蜀汉,山高谷深,士兵都用绳子系着放下山去,邓艾自己也用毡布裹着身体,滑下山去。缒,系在绳子上放下去。

  刘禅:三国时蜀后主,小名阿斗,刘备之子,公元223年至263年在位。

  侮:轻视、轻侮。

  尝:试探,检验。

  节:节制。

  沮:沮丧。

  辱:玷污。

  技:本领。

  支:经得起,对付得了。

  校:较量。

  角:角斗。

  抗:高,引申为突出地。

  暴:显露。却:退。

  狎:轻忽。

  堕:落。

  蜥蜴:一种爬行动物,形似壁虎,俗称“四脚蛇”。

  袒裼:脱衣露体。

  乌获:战国时秦国的大力士,相传能力举千钧。

  冠胄衣甲:戴着头盔,穿着铠甲。胄,盔。冠、衣,都用作动词。

  据兵:靠着兵器。

  以形固:指利用各种有利形势来巩固自己。以,凭借,利用。形,各种有利的形式和条件。固,巩固。

  【《心术》词语解释】

  心术
  词意探源:
  (1)指心意的动向和性质。
  《礼记·乐记》:“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
  《管子·七法》:“实也,诚也,厚也,施也,度也,恕也,谓之心术。”
  尹知章注:“凡此六者,皆自心术生也”
  (2)指居心,多用于贬语。
  如:心术不正。
  基本解释
  1.[design]
  2.心思
  那人心术不正
  3.主意,计策
  颇有心术的指挥官
  为害大于心术。——清·刘开《问说》
  详细解释
  1.指人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
  《管子·七法》:“实也,诚也,厚也,施也,度也,恕也,谓之心术。”《庄子·天道》:“此五末者,须精神之运,心术之动,然后从者也。”成玄英疏:“术,能也。心之所能,谓之心术也。”《汉书·礼乐志》:“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而动,然后心术形焉。”颜师古注:“术,道径也。心术,心之所由也。”宋叶适《故知枢密院施公墓志铭》:“公即疏言:‘今民贫兵馁……使初元之政以竦厉。而陛下心术之微,又有当自谨者。’”

  2.内心。
  《礼记·乐记》:“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

  3.指思想品质,居心。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柳子厚文章精丽,而心术不掩焉,故理意多舛驳。”明唐顺之《答洪方洲王事书》:“虽然,山人所知者,去榷场中弊病犹易,去心术中弊病则难。”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锺生》:“於众中见生,忻然握手,曰:‘君心术德行,可敬也。’”

  4.犹心计。
  唐薛逢《题筹笔驿》诗:“身依豪杰倾心术,目对云山演阵图。”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中:“平江府常熟县有僧文用,目不识字而有心术。”《西游记》第四三回:“八戒就使心术,要躲懒讨乖。”沙汀《淘金记》十:“要使心术,我早就动手挖了。我不相信她一个寡母子会把我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