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与用人之道

  一、秀人才的涌现,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标志。老子学说,为我们如何识别、发现人才,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

  1、要知人善任。

  用人的前提是知人,唯有知人,才能明智用人。《老子》第三十三章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重要,但知人要在“自知者明”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知人者智”。要自知,必须“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第七十二章),即有自知之明,无固执之弊;有自爱之心,无居功之傲。只有这样的人,才堪称伯乐,才能完成识人的重任;不去标榜那些争名夺利的“贤者”,免得助长人们争夺功名的恶习。知人要按照这样的观点,才能使真正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在关于什么是人才的问题上,老子提出了“善救人”的观点。“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第二十七章),这就是说,一个好的领导者,善于发现被用者的长处和优点,这样世上就没有遭遗弃的废人。这是一个极具价值的观点。首先,它告诉我们,人才的外延极为宽泛;其次,它揭示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用人应该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不可求全责备;第三,它告诉领导者,世上无不可用之人,只有未被发现的人才和不会用人的人。

  2、识别优秀人才,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老子》第四十五章中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用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如果人们被事物的现象所迷惑,而不深入探究,往往要犯错误。反映到领导者识别人才上,则表现为看表面、看眼前,忽视本质、忽视发展、忽视潜力,令真正优秀的人才失之交臂,甚至被埋没的现象。“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第八十一章),则进一步告诉人们:善于卖弄者未必有真才实学,领导者应该注重在埋头苦干、不比嗓门的人中发掘俊才。

  二、识别人才的目的在于用好人才,如何恰当地发挥人才的潜能,老子思想也给我们以很好的启迪。

  1、领导者应善于放权于人。

  《老子》第十七章中有这样的话:“太上,不知有之”。意思是说,最好的领导者,因为善于调动属下的积极性,常常使人感不到他的存在。美国哈林·克里夫兰著的《未来的行政首脑》一书的中文扉页上,写着《老子》第十七章中的话:“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克里夫兰把这句话解释为:好的领导者说话不多,当属下把工作任务完成时,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我自己干的”。这里向我们揭示的是领导者集权与分权的辩证法。领导者要善于集权,这主要表现为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善于当机立断,不为纷纭的议论所干扰;领导者又必须善于分权,对于决策的执行过程,领导人没有必要频频过问,要给属下充分的自由度,让他们尽情地施展才能,以保持他们高涨的工作积极性。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创始人、经理威廉.杜兰特在创业成功后,转而用带有强烈个人专权色彩的办法治理公司,又使公司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斯隆接管了这家公司之后,一反杜兰特的做法,实行分权制,把公司的一部分权力分授给下属,但把有些大权仍揽在自己手里,通过协调做到了集权与分权的和谐,使通用汽车公司又兴盛起来。

  2、领导者对下属要指令明确。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变是世界的本质表现,是事物运动的反映,是事物存在的根据。但事物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又是相对静止的。在老子思想里,“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但老子又强调“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五章),是说讨论反复太多,不如采取稳定平静的态度。这告诉我们,领导者基于对事物正确认识基础上的决策,不可朝令夕改,使下属无所适从,难以施展手脚;更不可优柔寡断,无法操作。因而,领导者应该善于处乱不惊,善于变中取静,“以不变应万变”,循着正确的决策,指挥得当,调度有方,才能使属下在事物的变动中有所遵循,保持行动的一致,达到既定的目标。